我是誰

期數
3773
刊登日期
2016.06.10
作者
麥冠達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6 月 12 日

「我是誰?」為我們是一個基本的問題。很多作家和劇作家常試圖解讀這個課題。記得一九九八年一齣由成龍主演的電影,戲名就是《我是誰》,劇中成龍的角色是一個因受重傷而失憶的人。結果,當人問他姓名, 他答說「我是誰?」拯救他的村民於是稱他為「我是誰」先生。

一直以來人們嘗試找出生命的意義,就如以下的一番話:「人們希望從不同宗教找出懸而未決的人類生命之謎,自古至今,人的心靈深處都有這個問號:人是誰?人生有何意義?為何而生?甚麼是道德?甚麼是罪惡?為甚麼會有痛苦以及它的價值?怎樣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甚麼是死亡、審判和死後的懲罰?最後,我們是否處於一個終極的,無可言傳的境況:為甚麼我們會處於這境況中,但何去何從?」我們可與甚麼人分享這經歷。與其浮游於這未知的情景,就讓我努力就具體的事,盡可能去分析這些問題。

我是誰?「一個剛果人」,這是我的國籍,我的背景。就算我可能受了其他不同的文化影響,歸根究柢別人都認為我是一個剛果人。人們以此認定我的身份。認識我的人不會簡單地說:非洲人,而是剛果人,因為這比較貼切,兩者雖然相同,但始終都相異。

眾所周知,國家和大陸就如「整體和組分」之別。好像世界地理:比利時或歐洲?中國或亞洲?墨西哥或拉丁美洲?阿根廷或南美洲?很多非洲國家是以英語或法語為常用語言,雖然他們說同一句說話,但這些國家本身的文化都會影響同一語句的意思。一個喀麥隆人有時不能領會一個塞內加爾人所說的話,是基於兩個國家的文化有顯著的差異。一個危地馬拉人和波多黎各人雖然同是說西班牙語,但儘管是相同語言,總有些不同的含意。你在剛果吃甚麼?講的是甚麼話?為甚麼與我們的不一樣?對話裏盡是同類話題。最終有甚麼意思?當我自稱是剛果人時,我的行為習慣會不會給人一個良好的印象?當人家提起這國家時,若有好印象的話,是因為其國民的表現。我是誰?是剛果和這國家和文化的代表和使節⋯⋯那麼你呢? 

我是誰?「一個天主教徒」,和大家一樣,多謝我的父母,讓我領洗並培育了我的信仰。我一心一意地繼續為天主教徒,因為我有理由相信,信仰能使我找到途徑通往快樂之路。而且我可以在這信仰的氛圍中「茁壯成長」。不錯,我是天主教徒,同時感謝我出生地的文化背景,實實在在地受基督宗教所影響。再提一提, 甚麼是最重要的呢?姓名?文化或是生活?我怎樣做才能與天主相通呢?作為天主教徒怎樣和別人不一樣,能建設一個更美好的世界?就是我曾提過的與主相通。我們活在一個「相連」的環境中,不須再解釋了。如果我們與內聯網相連了,我們會很快樂:快樂地工作,快樂地與朋友聯絡,快樂地玩遊戲機⋯⋯。另一方面,與主相通,有助建立成熟的信仰,這信仰時常生活在我們對認識的那一位心存感謝。舉一個實際的例子:現今世界各地處於選舉熱潮:剛果、菲律賓和美國等地。我投票給誰?是時候表明自己是基督徒和天主教友的身份了, 或是只不過是「其他人」中的一份子,或是時候給「整個國家得益」?認清自己是基督徒,就會負責任地投票了。知道有人對投票顯得厭煩,所以不出來投票,因為選舉制度已被破壞得無可救藥了。然而,作為充滿希望的人,我們相信,事物是變幻無常的,下了功夫是可以有變數的。我是誰?一個在行為上表現出來的天主教徒。記得我寫了以下幾句話給青年們:「管好自己的行為舉止,不要讓人因為你沒有出現時『額手稱慶,謝天謝地』。」

「我是誰?」一位傳教士。離開自己的家庭和故鄉,在不同文化的地方尋找自己的家,過不同方式的生活。一個雙重身份的人,感謝能夠作為傳教士。在香港,本地人希望我分享更多非洲的事物,我回鄉度假時,當我與其他「本地人」一起時,他們則希望我分享香港的事物。好了,我是一個「交流生」:我曾很欣賞在剛果參與活力十足的本地化彌撒禮儀,用傳統的樂器加強慶典的特別效果,哪裡想到我放假返鄉時,卻又感覺這禮儀時間是否稍長了點呢;我覺得香港人的行動太快了,但在家鄉時,我的同鄉又覺得我的步伐太快了; 我常在車未到站時預先起來,走到車門準備下車,剛果人是不會做的。他們會問:「神父,為何你常常那麼匆忙呢?」那時候我才察覺我不是在香港。不管怎樣,哪裏是我的家呢?非洲人在香港,還是具有香港文化的人在剛果,我成了⋯⋯我盡力嘗試保持平衡,雖然有時我要很自覺才能做得到。但很開心成為傳教士,這喜樂是成為不同文化橋樑的動力。我是誰?一個與文化相連的人,你呢? 

「我是誰?」一位神父⋯⋯我怎樣看和生活出神父使命的人?你也是一位母親,一位兒女,一位學生⋯⋯為你是同一的問題。我一位朋友告訴我有關「我是誰?」有時也覺困惑,「沒有答案⋯⋯就算找到,一天也不會有廿五小時,那麼,為何我要煩惱呢?」所以, 我們人類,應有所作為。與其將重點放在抽象的事上, 不如明白,小小的作為,也會為自己找到方向。這是一個使命。你也是父親⋯⋯父親節快樂。這不是習俗上的祝禱,而是你的誓願,作一位盡責的父親。

 

•作者麥冠達神父為聖母聖心會傳教士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