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讀醫院牧靈義工課程
(本報特稿)樹仁大學四名就讀輔導及心理學的三年級學生,為完成一份與哀傷輔導有關的作業,接觸教區醫院牧民委員會的醫院牧靈服務,其中兩人更因此而慕道。她們均表示,陪伴病人和聆聽他們的需要,能使病者得到身、心、靈的支援。
去年初,仍就讀大學二年級的詹慧敏、陳皚君、劉曉燕及劉巧殷,為完成「哀傷輔導——香港心靈關顧服務」的作業而接觸天主教牧靈部,訪問前線醫院牧靈工作者,並參與醫院牧靈義工證書課程,了解醫院牧靈服務與哀傷輔導的關係。
其中劉曉燕及劉巧殷更因此接受慕道,準備明年復活節領洗。
劉曉燕指課程讓她們學習如何關顧病人,了解他們的心情。她亦從牧靈工作者身上,了解到病人得到心靈慰藉後所得到的正面影響,「紓緩病人情緒對病情有幫助,就算是臨終者亦可平安地走完人生路。」
劉巧殷修讀義工證書課程期間為葛量洪醫院的癌症病人舉辦活動,覺得很有意義,「與病人一起製作手工,令他們快樂;他們知悉我們是義工,會報以欣賞之情,我只作微小的服務,已能展現出愛。」
課程大部份學員是天主教徒,讓劉巧殷感受到愛心和包容,影響她願意加入教會。她與劉曉燕期望能完成「醫院牧靈探訪證書課程」,將來到醫院作牧靈義工。
詹慧敏讀中四時因肺部腫瘤要經常進出醫院,住院期間有牧靈工作者來探訪,這種被關懷令她感動,「對方不認識我也前來探望,感到受他人尊重,這感覺很溫暖。」
至中七時詹慧敏因爆肺(氣胸)再度入院,令她回憶昔日受牧靈人員關懷的溫暖感,讓她出院後願意接受慕道,並於去年領洗,是次因為要準備功課,令她有機會學習義工服務的基本課程,及後更完成進階班的探訪證書課程,她現在能以義工身份回饋社會。
另一已接受「醫院牧靈探訪證書課程」的陳皚君認為,牧靈義工服務與她修讀的輔導心理學相近,「同樣需要用心聆聽對方的說話,醫院探訪經驗令我學習聆聽技巧和方式。」
陳皚君曾探訪兩個糖尿病病人,其中一人抱著樂觀態度面對疾病,另一位則表現悲觀,讓她感受到病人的心情會影響治療效果,義工的職責就是讓病人抒發情緒。(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