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支援少數族裔青年

期數
3773
刊登日期
2016.06.10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6 月 12 日

(本報訊)明愛最近為少數族裔學生開展生涯規劃的到校服務,幫助非華語青少年為學習及前程訂定目標。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督導主任賴仁彪早前對本報說, 語文等因素令少數族裔青少年升學不易,許多只能從事基層工作,升大學更絕無僅有,致本地少數族裔貧窮比率高達五成,而上述計劃以校本方式支援少數族裔青少年,由社工為他們策劃生涯規劃活動,讓他們有機會接觸不同行業以擴展出路。

明愛由今年一月至二○一八年一月起承辦教育局的「為非華語中學生提供就業相關的經歷先導計劃」,服務三十間學校,每學年為逾六百名就讀於本港公營中學(官立、資助及直資)的非華語學生提供生涯規劃,對象以高中生為主。

賴仁彪說, 除了學習層面,明愛社工亦透過多方面支援南亞裔家庭。他指南亞裔家庭每戶人數較多,公屋大單位卻較少,以致輪候時間較長; 而他們在求職及生活上亦時遭歧視。明愛多間中心都有提供少數族裔服務,招募了少數族裔同工及義工,讓他們向鄉里傳遞生活及服務信息,也讓中心更容易在社區接觸受眾。

此外, 明愛亦透過多項服務幫助少數族裔融入社會, 賴仁彪指社工為多個政府部門及社會團體舉辦文化敏感度課程,幫助不同崗位的人士了解少數族裔的需要;中心亦出版通訊《共融報》,同時以中英文及烏都文報導明愛服務及少數族裔生活。

談到南亞裔青少年的學習處境,巴基斯坦裔的香港青年楊如婷(N i m r a)早前對本報說,香港與部份南亞地區社會發展處於不同階段,不少南亞裔新移民學歷相對不高,未必能夠支援子女學習及作升學規劃,就業輔導相關服務便可以幫助他們。

楊如婷一歲隨家人從巴基斯坦來港定居,說得一口流利廣東話,但她表示在主流學校學習中文較為困難,因缺乏支援,目前她於國際學校就讀。

「香港南亞裔青年升大學的途徑仍然不多。」她說不少學校的中文教學模式未能回應南亞裔青年的需要,令他們報讀本地大學時較吃虧。

對於推動共融,楊如婷認為社會可從青年教育著手去改善政策。楊氏在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單位擔任義工,與不同族裔青年一起參與明愛賣物會等活動,相處融洽,「好些年長一輩已先入為主,青年卻願意接受新事物,樂於與不同人士相處」。

另一方面,明愛九龍社區中心在社區層面亦推動種族和睦,該中心二月底假牛棚藝術村舉辦九龍城文化祭,展示南亞裔及基層家庭分享南亞及中國的傳統工藝、衣飾,凸顯本地的多元文化;同時亦展出參加者拍攝的社區照片及錄像。(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