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研究中心舉辦講座
期數
3774
刊登日期
2016.06.17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6 月 19 日
(本報特稿)中文大學天主教研究中心早前舉辦一系列專家講座,講者指中國追求急速經濟發展帶來污染問題,須從改變社會價值去著手解決。
其中一講探討中國發展與環保,由綠色和平員工發展經理張韻琪及方濟會香港區會長陳滿鴻神父主講。
天主教徒張韻琪指出,中國的發展模式帶來嚴重污染問題, 她期望社會能重視環保,抗衡側重於經濟成果的「發展主義」。
她指中國工業化過程中追求便宜與快捷,法例及人民意識亦沒有追上社會需要,以致嚴重污染水土資源,內地四份一的死亡個案跟污染有關,中國水利部更指八成淺層地上水不能飲用。
「假若民眾沒有醒覺,發展主義只會更有恃無恐。」張韻琪指公眾維權意識上升,都有助社會改變現狀,「官員在國民生產總值增長上要『保八保十』,民間的環保意識能給予制衡」,而內地公民社會及媒體亦愈來愈關注環保課題。她亦對公民的環保意識蓋過發展主義感樂觀。
信仰反省環節上,陳滿鴻神父從《願祢受讚頌》通諭等社會訓導文件回應全球的環保趨勢,他指遏止污染問題的關鍵在於「生態皈依」,把自私轉化為良知,他說:「單靠法例懲處,人心卻不改,人們只會走法律罅、尋找灰色地帶,只治標不治本。」
陳神父指不只中國要提防丟棄文化和發展主義,全世界其他工業化國家都需要改變。他強調「人是大地的管家」;舊約時代智慧亦強調人不應賺盡利潤,土地應每七年休耕一年,讓土地恢復過來。
他指社會需要整全發展,若科技發展迅速,文化卻未能追上去回應轉變,人與大自然關係會變得不正常,失去和諧,令人企圖代替天主做一切的事。
上述系列講座由天主教正義和平委員會協辦,其他講題包括中國民間運動、從李波事件認識中國國情、從一帶一路看中國外交。(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