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默觀學習作主的門徒

期數
3672
刊登日期
2014.07.04
作者
陳婉文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7 月 06 日

信仰是一種生活方式,代表一種對生命的渴望和終生承諾。天主向我們啟示了是祂選擇了我,而不是我選擇了祂;當我明白這個道理,就更感受到天主對我的慈愛是多麼的廣闊高深!「天主竟這樣愛了世界,甚至賜下自己的獨生子,使凡信他的人不至喪亡,反而獲得了永生」(若三16)作為一眾受造物,我開始意識到自己原來是何其渺小!還有甚麼我需要執著?

平信徒不像修道的人,我們每天都過著勞碌的生活,很難想像如果我不認識天主,生命的結局將會是怎樣?十分感激教會幾千年來孕育了諸位聖人,為我們留下豐厚靈修的傳統,讓普通教友也有機會學習與天主建立親密的關係,使我們的心火燒得更烈,知道生命的去向。

我認為每一種靈修方式都有其獨特性,靈修代表我們關注自己和這位愛我們的主一種獨特的關係,如果我們能靜心聆聽內在的聲音,天主也會透過我們表達祂的關注和使命是甚麼!我十分幸運,入門聖事後不久,傳道員就立即安排了播種默觀祈禱種子的靈修小組(Sowing the Seeds of Contemplation),使我的靈魂得以餵養。剛過去的主日,是團體七周年慶祝典禮暨感恩祭。每年參加默觀祈禱的人愈來愈多,在全港不同堂區、學校、教會機構都有舉辦小組。單是今年已有三十七個小組。

關於默觀祈禱的靈修,基礎是耶穌會依納爵的靈修方式。當中以靈閱誦禱和想像式祈禱結合默觀去聆聽天主透過聖言向我們表達的信息為標記。從參加者的分享中,知道這些祈禱方式十分受歡迎。

在依納爵靈修的日記中,我最愛的是意識省察(Examen)部份,除閱讀聖言,依納爵要求自己不斷省察此時此刻的感受,並結合日常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去聆聽天主。用現代的語言,就是每個人都該注意自己的情緒!因為無論是積極還是消極的情緒都會影響我們作每一個決定,令我們作善良或兇惡的事。

我在這裡用一個實例去解釋何為意識省察──在昨天感恩祭中,團體內有幾位基督新教徒參加者,耶穌會的神父以一種開放和接納的態度去舉行聖祭,當這些兄弟姊妹同樣相信領受聖體聖血就是等於領受耶穌的接納和愛時,竟有教友認出其中一位姊妹不是天主教徒而無禮待她,甚至結束時不願意拖著她的手作為一種傳遞愛的表現!如果這位教友當時能意識到自己的感受,她就不會取代了天主的位置作出嚴厲批評,更會問天主:「我該作甚麼?」,或許天主會向她說話,她就不會拒絕接受和自己不同的人,更會大方去愛!

教宗方濟各也是耶穌會的神父,我從他身上不斷看到實踐意識省察和真心去作愛德行動的迫切性。他多次主動突破教會傳統去接納與我們不同的人。當中最吸引我的,是他面上的笑容,這一種喜樂多麼自然,沒有半點生硬虛假,也不是宣傳,而是他勇於向普世人類表達天主的慈愛。

耶穌的門徒不該就是這樣的嗎?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