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二度告白》談現代人的婚姻觀
幾星期前我觀賞了一齣舞台劇《二度告白》,故事內容深入淺出,只用兩位演員和一個場景交待了整齣劇,男女主角大部分時間採用獨白戲,較少有互相交流的場景,卻同時能導引觀眾去欣賞反思,這是很難做得好的,但《二度告白》的編劇和導演成功了,當然還須有演員精湛的演技、台前幕後工作人員如燈光、音響、服裝設計、舞台監督、場務、宣傳等……我會說,全劇沒有悶場,偶有笑位和富教育意義,已經值回票價。
故事講述兩個人Joe與Vicky,各自經歷了初戀、失戀、愛過、傷過、再努力去愛。兩個角色卻有四段離離合合的感情關係,他們在「錯誤」的時空相遇、分開,再在「正確」的時空相遇、分開。看似沒完沒了的感情瓜葛、淡如止水的婚姻關係,兩人卻帶著千絲萬縷的情意,感覺錯中複雜。
看罷這齣舞台劇後,腦海不期然浮現一些與婚姻價值有關的看法和反思。劇中描繪男女主角相愛而不能同住,雙方在偷情的情況下選擇拋棄另一半,但失而復得後才發現很多事情,諸如性格、生活模式等等夾不來,最後分開。其實更準確的說是雙方只是為「性」的歡愉而一起,這樣當然不會長久。
這齣劇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現今香港的男女情況,「合則來,不合則去」已經成為很多人對戀愛和婚姻的價值觀。這不僅是年輕人的看法,甚至有很多老夫老妻也抱著這種態度。近年離婚統計數字不斷上升,實在令人悲憤──悲是悲哀人只顧享受戀愛的快感,不明白愛情和幸福的意義;憤是憤怒人對婚姻承諾的兒戲,不當盟約是一回事。就像當年以色列人與天主在西乃山訂立盟約後,隨即製造偶像和拜金牛,破壞了彼此間的盟約關係。難道婚姻盟約的價值只是一張紙和一隻介指?背後的家庭觀念、生兒育女、互相扶持等等全部都被遺忘了嗎?
有些人選擇結婚是因為希望申請政府的公共房屋,兩者的感情根本未有穩固基礎,再加上現今青年偏向以自我為中心,及至婚後才發現雙方有著很大的分歧和性格上的衝突,既不遷就對方,也不願意主動尋求協助,往往只有離婚收場。其實世上不會有兩個相同性格的人,如一個喜歡紅色,另一個喜歡綠色;一個喜歡看書,另一個善於交際,這已是兩種不同的性格了。夫婦因著不同性格而生活在一起,透過互相包容和忍耐,將衝突轉化成溝通;透過互相學習和成長,將基督的愛融入家庭中。只有這樣,兩個不同性格的人才能彰顯天主創造人類和聖化婚姻的偉大工程。
有很多人不喜歡受管束,反而喜歡尋求刺激和新鮮感。當婚後每晚都對著同一個人,而平日生活又少溝通,慢慢地感情會轉淡,這時便是意志力最薄弱的時候,也最易做出越軌的事。聖經的話語有助提醒我們:婚姻是天主所建立的,是神聖和永恆的,因此「天主所結合的,人不可拆散」(谷十9),拆散別人家庭幸福的當然犯了罪,但當事人亦應檢討自己的自制能力。人雖然是有感情的動物,但也要學懂不要被感情所控制。
《二度告白》一劇真實地反映了很多現今夫婦離婚的原因,隨著社會結構改變,由以前的大家族演變成小家庭,家庭的核心價值受到動搖。面對當前社會問題,我們更應捍衛婚姻的神聖,應該抱著「從一而終」的態度去深愛對方,一生互相敬愛,遵守婚姻盟約,就像天主深愛我們,沒有離棄我們一樣。我很喜歡在婚禮時一對新人互相握緊對方的手,並許諾:「我如今鄭重承認你作我的丈夫╱妻子,並許諾從今以後,無論環境順逆、疾病健康,我將永遠愛慕尊重你,終生不渝,願主垂鑒我的意願。」這是多麼漂亮動人的承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