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要理講授:謙卑祈禱得享慈悲
(梵蒂岡電台訊)教宗方濟各六月一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主持公開接見活動。他在要理講授中解釋了法利塞人和稅吏祈禱的比喻, 以具體形象教導我們該如何祈禱, 提醒我們要警惕傲慢與虛偽,好求得天主的慈悲。以下是教宗方濟各要理講授的全文:
親愛的弟兄姐妹,早安!
上週三我們聆聽了寡婦和判官的比喻,談了恆心祈禱的必要。今天,耶穌通過另一個比喻,教導我們正確祈禱和呼求天父慈悲的態度是甚麼;我們該怎樣祈禱,祈禱的正確態度是甚麼?這就是法利塞人和稅吏祈禱的比喻(路十八9— 14 )。
兩位主角雖然都上聖殿去祈禱, 但他們祈禱的方式卻截然不同,結果也有天壤之別。法利塞人「立著」祈禱( 11 ),滔滔不絕。他的禱詞確實有感謝天主的話,實際上卻在誇耀自己的功勞,覺得比「他人」高一等,與那些「強盜、不義的人、奸淫犯」不同,尤其是他身邊的「這個稅吏」( 11 ) 。這就是問題所在:法利塞人看似在祈求天主,實則自我欣賞。他在求自己!他的眼前沒有上主,只有一面鏡子。雖在聖殿內,卻不覺得該拜倒在天主台前;他站立著,信心十足,似乎他才是聖殿的主人!他一一列出自己所做的善事:無可指摘,比法律要求的做得還多,「每週兩次」禁食, 凡所得的都捐獻「十分之一」。
總言之,與其說法利塞人在祈禱,不如說他在為自己的遵守法律沾沾自喜。但是, 他的態度和言詞遠離了天主的行事方式, 因為天主愛眾人, 不貶低罪人。這個法利塞人卻貶低罪人, 還說他身邊的那個人就是罪人。總之, 法利塞人自命義人, 卻忽視了最重要的誡命: 愛天主和愛近人。
因此,我們光問自己「每天祈禱幾次」並不夠,還應問「如何」祈禱,更準確地說「我們的內心如何」。重要的是良心省察,檢視我們的思想和情緒, 根除傲慢和虛偽。我有一個問題: 我們能以傲慢的態度祈禱嗎?不!我們能以虛偽的態度祈禱嗎?不!我們在祈禱時只能把原本的自己呈現給天主, 不可像法利塞人那樣帶著傲慢和虛偽祈禱。人人都會因日常瑣事而焦頭爛額,被感性、迷茫和困惑所支配。因此,學會回歸自己的心靈, 恢復內在與靜默的價值非常必要, 因為內心是天主與我們相會、對我們說話的地方。只有發自內心,我們才能與他人相會,對他人說話。法利塞人往聖殿方向走去,對自己信心十足,殊不知他已經迷失了內心之道。
相反地,另一個人,稅吏,懷著謙卑和懺悔的心來到聖殿:「他遠遠地站著,連舉目望天都不敢, 只是捶著自己的胸膛」( 13 )。他的祈禱非常簡短,不像法利塞人那樣長篇大論。他說:「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僅此而已。「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多美的祈禱!我們大家重複三次這句話, 好嗎?我們一起說:「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實際上,收稅的人,即所謂的「稅吏」在當時被視為不潔之人,屈服於外國統治者, 被人看不起,通常和「罪人」畫上等號。比喻教導我們,是義人還是罪人並不取決於他所屬的社會階層,而在於他與天主相處的方式, 與弟兄相處的方式。稅吏的懺悔舉動和簡短話語表明他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卑微。他的祈禱十分質樸。他謙卑行事,只知道自己是需要天主可憐的罪人。倘若法利塞人富得一無所求,那麼稅吏則窮得只能乞求天主的慈悲。乞求天主的慈悲,這多美好!稅吏「雙手空空」地站在天主面前,心胸坦然,承認自己是罪人,他向我們眾人指明了接納上主寬恕的必要條件。最終,正是他這個如此遭受鄙視的人成了真正信徒的典範。
耶穌在比喻最後斷言:「我告訴你們:這人(即稅吏)下去,到他家裡,成了正義的,而那個人卻不然。因為凡高舉自己的,必被貶抑;凡貶抑自己的,必被高舉。」( 14 )這兩個人,誰是墮落的人? 法利塞人。法利塞人恰恰是墮落者的惡表,他佯裝祈禱,卻只會照著鏡子來炫耀自己。他是個墮落卻佯裝祈禱的人。同樣地,在生活當中自命義人、判斷並鄙視他人的人, 是墮落及虛偽的人;因為傲慢折損各種善工,使祈禱空洞,使人遠離天主和他人。
天主偏愛謙卑不是為了貶低我們,更確切地說,我們唯有謙卑才能受到天主的舉揚,才能體驗那填滿我們空虛的慈悲。驕傲者的祈禱無法抵達天主的心,卑微者的謙遜卻能敲開天主的心門。天主有個弱點,對謙卑者不忍心。面對一顆謙卑的心,天主將全然敞開祂的心。這就是童貞瑪利亞在《讚主頌》(Magnificat)中所唱的謙卑:「上主垂顧了祂婢女的謙卑……祂的仁慈世世代代於無窮世,賜於敬畏祂的人。」(路一48 , 50 )願我們的母親,聖母瑪利亞,幫助我們以謙卑之心祈禱。讓我們重複三次那句美好的祈禱:「天主,可憐我這個罪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