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 ‧ 自在】沒有退休 只有退憂!

期數
3774
刊登日期
2016.06.17
作者
何天樂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6 月 19 日

近期社會在爭取全民退休保障的進展已進入白熱化階段(政府已由去年十二月下旬起展開為期六個月的公眾諮詢;爭取全民退休保障聯席〔以下簡稱聯席〕亦進行全港及不同界別的民間諮詢會),在四月十日,領導退休保障諮詢的扶貧委員會主席林鄭月娥司長首次出席由聯席主辦的跨界別民間諮詢會,而一如既往在政府諮詢文件一開始就「預設立場」,對全民退保有保留,當中不但不以周永新教授研究團隊建議的不同融資方案作為諮詢基礎,更提出一個「不論貧富方案」去挑起社會對立,以圖製造因實行全民性方案未有社會共識而加以拖延;另一邊廂還變本加厲在長者生活津貼及長者綜援之間作出一個假設性的所謂「有經濟需要方案」以作引導性討論,這只不過是扶貧政策的建議,根本就談不上甚麼退休保障,這還算是「存異求同」,希望創造「共贏」的結果嗎? 

我們勞工牧民中心經常接觸一群外判清潔及保安工友,他們大部份已接近退休年齡,而且六、七十歲仍在工作的仍比比皆是,目的是希望在有工作能力的晚年仍繼續有穩定的收入,不需要依靠政府的扶貧政策,這群工友正正就是被政府界定為沒有經濟需要的一群而被排拒於所謂「有經濟需要方案」之外,又或者說是因為他們不夠窮而未符合資格申請,但試問有誰願意在自己仍有能力賺取收入的情況下,讓自己成為有經濟需要而接受審查才獲得資助的一群呢?因此這方案正是懲罰在人生晚年仍為自己退休生活擔憂而默默耕耘的一群基層工友,他們根本沒有資格講退休,因為此「憂」不同彼「休」,退「憂」是他們的現實,這是我們樂見的社會狀況嗎? 

正如教宗方濟各在慈悲特殊禧年詔書《慈悲面容》指出: 「邊緣人士是現代社會所造成的。今日社會有多少生計不穩和痛苦度日的情形!多少人無聲地飽受遍體鱗傷的煎熬,因他們的呼喊被掩蓋、被富人的冷漠遮蔽。」(15)讓我們視社會上所有人為兄弟姊妹,共同建設一個真正能夠惠及全民,並能達致防貧效果的退休保障制度,讓我們在個人、家庭和社會層面,共同承擔、共負責任、共享資源。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九龍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