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團體舉辦氣候講座
(本報訊)本地一批不同宗教人士舉辦一個氣候變化講座,他們認為氣候變化源自道德問題,故此喚起道德責任,才能夠鼓勵人保護環境。
聯合國轄下關注氣候變化的組織支持的跨宗教團體「Our Voices」十一月三日在中環聖公會聖約翰座堂舉行題為「氣候變化:一項道義責任」的講座,分享不同宗教對氣候變化問題的看法,一百位與會宗教人士來自基督宗教、伊斯蘭教、佛教、印度教、猶太教、錫克教及巴哈伊教。
擔任該講座主持的天主教徒、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成員邵在德說,氣候討論多從環境與生態著眼,卻未觸及神、愛及道德。他強調道義責任對處理氣候問題重要,並指信仰幫助他反思。
曾是香港政府環境諮詢委員會成員的他說,「信仰團體能以科學界一向避用的語言去加強氣候問題的討論,成為有限與無限的聯繫」。 他引述洪都拉斯樞機羅德里格斯(O. Rodríguez)五月在宗座科學學院的演講說:「人可以成為科技巨擘,卻只是道德上的小孩子。」
聖公會西九龍教區主教陳謳明認為社會需要有實際行動去紓緩氣候,而宗教信徒愛護環境也是出於信仰。他稱一八四九年聖約翰主教座堂剛建成的年代,沒有人會預料今天影響香港空氣問題的三大主因──赤鱲角機場、沿邊境而建的工廠及其工業活動。
他又指Our Voices的目標是喚起各國教會人士對環境的尊重,並為那些因氣候轉變首當其衝的苦弱勢人士發聲。
專研生態神學的麥克多納神父(S. McDonagh)指出許多地區的主教團加強公義意識,並對氣候變化受害者的關注,並建議教會招募更多年輕人參與環保活動。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香港代表劉雅章教授介紹十一月二日出版的全球氣候報告,一千位來自一百個國家的科學家在報告中指出,二○五○年北極洋冰塊會完全融化,香港平均溫度更會上升四度。他又稱,雖然風暴及颱風減少,但極端天氣的數據卻不斷上升,例如出現去年吹襲菲律賓的颱風海燕。
上述座談會呼籲與會者簽署網上聲明,以促請各國領袖避免氣候變化問題惡化。在場宗教領袖亦以繩互纏於手臂祈禱,象徵生命之網聯繫著所有受造物。
在生態議題上,聖若望保祿二世便曾將受害者概念擴大至自然及人類。(英)
•Our Voices 網址:www.ourvoice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