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教會法庭人員來港

期數
3775
刊登日期
2016.06.24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6 月 26 日

( 本報訊) 菲律賓聖費爾南多總教區(S a n Fernando)為慈幼會畢少懷神父(Carlo Braga, 1889-1971)列品事項成立教會法庭,當地法庭人員六月中來港聆聽證人的見證。

聖費爾南多總教區教會法庭人員六月十四日在澳門、十五至十六日在香港接見證人,其中十五日在中區宏基國際賓館聽取年長神父及慈幼會學校前宿生的證供。

被譽為「中國的鮑思高神父」的畢神父一八八九年生於意大利,一九一四年晉鐸後曾任隨軍司鐸, 一九一九年來華服務,先抵達香港,再輾轉到達韶州學習中文。一九三○年至五二年他擔任慈幼會中華會省省會長,期間在北京創立第一所慈幼會學校,實現會祖鮑思高服務中國的夢想;他亦推動香港的教育工作,包括二戰時在香港的修院內興辦學校,該校演變成為後來的慈幼中、小學。

畢神父後來離開內地,他一九五三年獲派到菲律賓後在當地成立會省並出任省會長。七一年他主懷安息, 享年八十一歲。

證人多年長望盡早聽取見證 

這次在香港的聽證期間,聖費爾南多總教區法庭負責處理證供(notary-a u d i t o r)的羅神父(M. P. R o q u e)六月十五日對本報說,這是總教區處理的首宗列品調查個案, 他們正盡力接見證人。他說:「因許多曾與畢神父共事的人已離世,現有證人則年事已高,令調查難度大增,故此他們希望爭取時間,盡快訪問所有證人」。

羅神父期望於年內聽取菲律賓當地的證供,再於本年秋季到台灣。他指菲國信徒敬重畢神父,其中不少人積極協助推動這次宣福事宜。

聖費爾南多總教區二○一四年調查個案開展後,畢神父已獲「天主之僕」稱號。羅神父說,若當地教會法庭現階段的調查結果獲教廷接納,畢神父便可成為「可敬者」, 他們亦會處理奇跡的調查工作,包括委託醫學專家等調查。依照教會法,在教會確認因當事人的轉禱而出現首個奇跡後,當事人便可成為真福;再有第二個奇跡,則可冊封為聖人。 

出席教會法庭的證人蔡克綿六月十五日對本報說:「畢神父平易近人, 他看似平凡,實則在會務及籌款事宜上運籌帷幄; 而且對學生很有耐性,從不打罵。」

蔡克綿於二戰後成為孤兒,一九四六年與其他孤兒獲畢神父收留,成為筲箕灣慈幼學校的寄宿生。他說有指教宗保祿六世認識畢神父,一九七○ 年到亞洲期間亦特地到他在菲國的墓前追思;而宿生均感謝畢神父的幫忙, 近年亦有為畢神父獻紀念彌撒。

願更多人請畢神父轉禱

慈幼會中華會省省會長斐林豐神父六月十五日對本報說,畢神父在聖費爾南多總教區逝世,故此由當地教會成立法庭調查列品事宜。他說,慈幼中華會省早於十年前開始推動畢神父的列品工作,會士早前邀請認識畢神父的人士提供資料,並為菲國教會法庭提供證人名單。

斐神父說, 中華會省於過去兩年開展祈禱運動,邀請慈幼大家庭成員求畢神父為一位患癌的會士及一位修生的受重傷親人轉禱,讓他們康復,現希望有更多信徒一起祈禱。(輝)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