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辣彼」嗎?
我與「辣彼」的相遇,始於堂區壁報板上的課程宣傳海報。
因為對「辣彼」(意即師父) 一詞感到陌生,挑起我的好奇心,並激起了報名參加「辣彼,祢住在哪裡?」信仰進階課程的決心。
我作了十多年「主日教友」,卻在這為期約半年、涵蓋五個單元(即靈修、禮儀、教義、聖經及倫理)的課程中有所領悟及反思。
每當有朋友詢問有關天主教彌撒及禮儀內容的提問時,常有點尷尬,因為在外教朋友眼中充滿神秘感的神聖時刻,對於教友的我,卻因日子久了變成了冷冰冰的「例行公事」的「儀式」。沒想到,此課程的禮儀單元重新燃點我參與禮儀的熱忱。因為我明白到禮儀是信仰的泉源,是天主與我們同在的時刻、有形的標記、無形的恩寵。當我進一步認識到各件聖事(如聖體聖事)的意義時,再沒有不勤領聖事的藉口了,因為真有點「不領聖事是自己笨」的感覺,天主的慰藉及力量抒解我的悵惘與無力。當談及禮儀時,導師也分享到有關教堂建築背後所蘊含的神學思想,讓我學會欣賞聖堂建築的細緻與心思。完成「禮儀」課後,很想說,我們的聖堂很美,我們的禮儀更美!
度過了「禮儀」單元的精采蜜月期,踏入「教義」領域其實有點痛苦,因為這是一個涉及艱深神學理論及哲學的課題。然而,我感到探討教義是一種值得經歷的痛苦,因為這讓我以客觀的角度,去釐清信仰的核心問題,重新認識及探討一些一直以為很熟悉,甚或「念口簧」的概念,這是一個稍為徹底的信仰重整。我尤其享受課堂上同學就教義所作的討論, 雖然討論過後彷彿留下更多問號,但藉著思緒的「碰撞」,我內心激盪起對真理的渴求。每當我陷入思想泥沼時,真的不得不說:「天主,求你賜予智慧,從高天派遣你的聖神吧!」
當初知道課程包括「聖經」單元時,著實有點不知如何「捱過去」的暗苦。我一向因懶惰而疏讀聖經,覺得聖經文字艱澀,其密麻麻的舖排確減低我翻開的意欲,更何況要以課題形式探討聖經。可是,這幾節課並沒有如想像「小學生上堂」般沉悶,反讓我重新了解聖經與我的關係,「聖經是天主寫給我們的情書」此句尤其深刻。完成「聖經」單元後,雖然我的聖經知識並沒有奇跡地加倍增長, 但自此每晚睡覺前,都會讀讀這封天主的情書──帶著每晚被愛的感覺去睡是挺好的。
猶記得起初曾猶疑是否報讀此課程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它並非如慕道班般「免費」,但現在回想,這課程真的物超所值!它讓我獲得更多無價寶──讓我重新建立與天主的親密, 且讓我結識了一班來自不同堂區的有心教友。尋求「辣彼」的旅途很長, 有時難免迷失及氣餒,我們都需要同行的旅伴!此外,課程班主任及導師非常有心,他們的宣講亦增添了我日後引領更多信眾尋求上主的勇氣。
最後,與大家分享導師談到教難時所說過、至今仍縈繞我心的一句話:「當想到我們的信仰是由多少前人用鮮血換來的,我們該如何面對自己的信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