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月的啟示
月前國際傳媒最關注的,莫過於沉沒的南韓渡輪「歲月號」,尤其船長的「德性」:一面反覆廣播,要求乘客留在原地,自己卻扮作乘客搶先溜走!另一方面,學生的彼此關懷,生死與共,也感動了全世界!
按專業要求,船長有責任指揮船員,安排乘客逃生。船長不一定要與沉船共存亡,但基本要求,應是盡其所能,協助所有乘客逃生後,才離開沉船。
教會的牧者,可比作一艘船的船長,負有領航、管理、救援等等重大責任。牧養羊群,管理教會,包紮受傷,領回失落,是牧者的基本責任。
然而牧者也是人,與所有人一樣,分享了人性的限度和軟弱,黑暗和愚笨,所以必須常懷深度的自省精神,凡事反求諸己,才能成為稱職的牧人。牧者最大的「資產」不是才華而是自知。唯有深刻自知的人,才能不斷反思己過,嚴於律己,寬以待人,懷有這樣胸襟的人,才能領導他人,牧養羊群。
人有限度,天主卻沒有!
牧者的不完美,是人性的限度。天主聖神,能補牧者的不足,前提是願意開放心靈,接納聖神的引領。然而心靈的門,正是人性的「奧秘」所在!同樣的培育,卻造就截然不同的牧者。
主耶穌的十二位門徒,親炙主三年,但一同用過逾越晚餐後,猶達斯立時翻臉出賣師傅。在革責瑪尼莊園,大難臨頭時,門徒都作鳥獸散!平日信誓旦旦,要與主一同赴患難的伯多祿,卻三次否認耶穌。只有若望宗徒不離不棄,在十字架下陪伴師傅,直到其生命最後一刻。
然而聖神一直保守相隨,並未拋棄任何一位宗徒。待主復活升天後,在五旬節當日,充滿門徒的五內,徹底轉化門徒的心靈,使其成為勇毅的天國使者,為建設教會,傳揚天國的福音,不惜捨生取義。可見天主聖神,補人性的不足,使軟弱者成為剛強者,由追求自保轉而為天國殉道。關鍵之處是宗徒都願意打開心門,讓聖神徹底轉化。否則鐵石的心仍是鐵石。
今日的牧者,一如昔日的宗徒,要面對生命中最重要的抉擇:是否願意打開心靈接受聖神的轉化,將鐵石的心轉化為血肉的心?此一抉擇將界定牧者的本質!
作者黃錦文神父現於香港和台灣兩地教授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