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門徒的使命

期數
3776
刊登日期
2016.07.01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7 月 03 日

教會在傳揚福音的事工上,有很多不同的方法:佈道會、街頭接觸、探訪家庭、網上福傳⋯⋯;方法雖多,但最終的目標只有一個,就是將主耶穌的福音價值,推介給未有信仰的兄弟姊妹。然而,若我們將傳福音作為一項工作,便會很容易因厭倦而放棄;反之,若我們將這任務視為一份使命,我們便會願意無條件地委身,使主耶穌的福音能廣傳,使更多人能得享天主的救恩。事實上,這項使命並不容易,在過程中會面對很多挑戰及困難;因此,我們需要堅定的屬靈準備,好能有信心地、勇敢地接受一切的挑戰。

在本主日的福音中,主耶穌派遣門徒,並向他們指出在傳福音時應有的態度及條件。從路加敘述的開始,他指出:「這些事以後(思高版:此後)」(路十1),所指的是早前主耶穌所述:「⋯⋯手扶着犂而往後看的,不適於天主的國」(路九57—62)的境況。因此,當主耶穌派遣七十二門徒時,條件上實在與宗徒有同等的要求。同時,在派遣門徒時亦包含了不同的意義。首先,主耶穌「派遣他們兩個兩個⋯⋯」(路十1),預示了在主耶穌復活後,門徒出外傳教時二人一組的秩序。此外,門徒是在主耶穌前面,「到他自己將要去的各城各地去」(路十1);藉此指出門徒們所去的地方,並不規限於猶太人的城市,亦包括外邦人的地方;從而指出教會的使命是向所有人傳福音。這樣的秩序在教會內仍然應用:我們對外的福傳活動時均以團體的形式,且多以二人為一組的方法,去實踐傳福音的使命。如此,二人相伴,除了能互相合作外,還能透過這關係互相學習、支持、鼓勵、互補不足。同時,這種親密相伴的關係,亦能成為一個具體的見證。因為,若然個人行事,在傳教時或許會有一定的危險性,且容易使人沉醉於「自我」,而個人獨大。最後,在過份強調個人能力時,便會將天主的工程視為個人的事業;如此,福音價值便繼而失色!

「莊稼多而工人少」(路十2),在這路加常用「因需要而應提供」的寫作特色中,主耶穌被視為莊稼的主人。因為收獲是豐富的,但工人卻少;因此,門徒們便要求莊稼主人派遣工人:「所以你們當求莊稼的主人,派遣工人來,收割他的莊稼」(路十2)在舊約中,「收成」包含著雙重的意義:末世性的判斷、及收割。「但是,他們不知道上主的心意,不明白他的策略,原來是上主集合了他們,如把禾捆收集在禾場上一樣」(米四11—13)、「當我轉變我百姓的命運時,猶大啊!為你也注定了一個收割期」(歐六11)。然而,路加在描述上卻包含了這雙重的意義:一方面,指出了是上主召集祂的子民;但另一方面,卻指出缺乏滿全這使命的承擔。今日的教友也許有同樣的生活態度:一方面天主召選了他們,但另一方面,他們卻缺乏了往前走的毅力和勇氣。誠然,當教友的使命感不足時,他或許欠缺了對教會的投入感、亦不願意有更多的委身,漸漸形成一份不冷不熱的心態,只求個人的滿足,而不願意承擔教會的使命!

故此,主耶穌指出了承擔這使命所要面對的危險:「我派遣你們猶如羔羊往狼群中」(路十3)。在古代,狼是一種貪婪的動物:暴躁、狡詐、膽大、暴力;若人如同狼一樣,則他必然是狡猾、不虔誠、容易發怒、惡毒,以致在某程度下,不願接受給與他的一切,卻偷取別人所擁有的!雖然主耶穌提出如此恐懼的境況,但祂沒有裝備他們如同面對一場「聖戰」一樣;他卻要求他們「放下」一切:「你們不要帶錢囊,不要帶口袋,也不要帶鞋;路上也不要向人請安」(路十4)。如此,他們便要全心依賴派遣他們的那位!在我們的信仰生活中,主耶穌也要求我們「放下」,而全心依賴祂。縱然,我們會面對不同的挑戰;但是,藉著信德我們必然能應付一切。其實,不是物質生活的擁有使我們得到平安,而是內心對精神生活的渴望,使我們得到平安。因此,生活中的「彼此相愛」便成為了攫取平安的途徑。正如主耶穌對門徒的訓言:「不論進了那一家,先說:願這一家平安!那裏如有和平之子,你們的和平就要停留在他身上;否則,仍歸於你們」(路十5—6)。這是我們的保證,天主的恩寵常與我們同在,只要我們相信祂,並願意承擔,使命必然能成就!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