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打工背包遊歐美

期數
3776
刊登日期
2016.07.01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7 月 03 日

青年信徒盧曦然花上十五個半月時間遊歷歐洲、美加共二十三個國家後,以圖畫和文字輯錄成書,把她「隨心而行」的旅遊心態與人分享,「任何事不用太拘束,不須計劃周詳,隨心隨意或會有意外驚喜,體驗到不同地方的美麗」。

盧曦然撰寫的《歐洲旅圖─浪女.打工背包遊》於本年初出版,書中記載她於二○一三年七月到歐洲打工假期的見聞。

旅途中她主要在德國科隆、柏林、法國泰澤及意大利等地生活,其間她畫滿了三本記事簿以記錄這次遊歷。她於早前接受訪問時說,昔日她在香港理工大學修讀環境及室內設計讓她有機會到英國倫敦遊學,因而開始她邊行邊畫的習慣。她笑言當時只為取得學習分數而按講師要求繪畫遊歷,「但卻培養出旅行繪畫記錄遊歷的興趣」。

逾十五月遊廿三國

旅途上,一路有朋友鼓勵盧曦然把遊記編輯成書,她便透過圖畫、文字記錄自己於德國求職至工作的片段、在法國泰澤的簡樸信仰生活,後來更到歐洲各地尋找於泰澤相遇的朋友;書中亦記錄了她在歐洲的瘋狂故事、參與打工換宿,當上沙發客等經驗。

教她意想不到的,是很多非信徒讀者對書中有關泰澤的描述很感興趣,「我沒有在書中硬銷宗教,只是把所見的、感興趣的寫下來」。

盧曦然抵達德國後,有半年在科隆一所設計公司工作,其間曾往法國泰澤一個月度四旬期和復活期,「慶幸我遊歷半年後才到泰澤,這裡予我沉澱的空間計劃餘下旅程,並讓我靜下來聆聽自己和與主相遇的時光」。

在泰澤,她見證最初約二千人到訪,逐步回落至一百人,至復活節又升至四千人參與的場面。她在泰澤與不同國家的青年相聚,亦有機會與指導修女交談,體會到宗教能牽連所有人,她亦將這感受融入於她所寫所畫的人和事中,「在這裡,所有人也待你很好,思想很簡單,沒有任何私心,確是個使人走向合一的地方」。她表示,從這次經驗裡學會愛天、愛地、愛人、愛己,並懂得感恩。

旅程中,她堅持每主日找尋聖堂參與彌撒,當不明白當地語言時,她會使用附有主日經文的手機應用程式幫助自己投入禮儀,「在尋找聖堂時,須小心分辨天主教聖堂,或是其他基督宗派的聖堂,我起初也因混淆而參與了基督教的崇拜。」她特意在書中寫下辨別天主教聖堂的貼士:在聖堂外尋找寫有「天主教」的字眼、教堂門口設有聖水池、聖堂內設跪櫈、祭台掛上苦像十字架、十四處苦路像等。

寫旅遊書的召叫

盧曦然珍惜在旅途中遇見的一切,特別是人與人之間的相遇,她在書中說:「縱使舊地能重遊,人物卻不能再度相遇,所以我們都互相用畫筆記下來。」她邊走邊畫,看到美景便會拿起筆記本速寫畫像,途中會引來途人駐足,或遇到知音人與她交流創作,「有漫畫家與我互相繪畫對方的面容;當我以毛筆畫他,對方也畫下我的容貌」。

她旅行時會抱著隨心的心態,亦認為旅遊不一定要到海外,只要細心留意,任何地方也可以是好去處,「例如是深水埗,也可觀察到值得欣賞的地方,也可以很好玩」。

盧曦然說:「旅途中有許多值得分享的事情,很想與更多人分享我的喜悅。」除寫書外,她又會到各院校分享歐洲遊歷,去年更在香港電台三十一台擔任《背包旅遊不是夢》主持之一,細說她的背包之旅。

她認為,工作假期「不是三十歲前一定要做的事」,她在歐洲便曾遇見年屆七十歲的婆婆打工旅遊。她說,打工旅遊「是讓你在當地找一點旅費,好能在那裡逗留多些時間體驗生活,見識更多事物」。(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