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道自在】少數族裔搵工難
數星期前,勞工牧民中心一名南亞裔組員,再次親身前往一所勞工處就業中心向職員求助,希望找到合適工作,可惜,該組員對就業中心服務極為失望。
中心職員不但英文溝通能力欠佳,與該組員溝通極為困難。職員雖然給了她一份英文招聘廣告,亦告訴她可直接聯絡僱主,但當她表示自己英文不好而想職員幫忙聯絡時,職員卻置之不理,只邀請她填寫求職者表格。最後,因她未能填寫正確住址,職員只建議她到少數族裔支援中心求助,但這些中心卻並非專門協助少數族裔求職的,這使她感到非常無助。
這並非單一事件,不少南亞裔本地居民曾向本中心反映,使用勞工處就業中心時所遇到的困難,除語言障礙之外,中心內所張貼的大部份為中文資料,只有少量英文,但他們普遍未能閱讀中文,這令他連獲取文字資訊的機會也沒有。當有需要時,職員亦沒有主動介紹及使用傳譯和翻譯服務。事實上,現時民政事務總署資助設立少數族人士支援服務中心——融滙(Cheer),但據他們所指,職員沒有主動介紹及使用這些服務,令他們繼續飽受言語障礙的困擾。
過去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先生多次表示,勞工處一直致力協助少數族裔就業,通過十二所就業中心、兩所行業性招聘中心,為他們提供全面及免費的就業服務。可是,根據勞工處提供給立法會的數字,於二零一二年勞工處就業服務科只有九百八十一名健全少數族裔人士登記求職,而為他們作工作配對的成功率只有百分之六點二(六十一人),這反映服務使用率偏低,即使有使用服務,勞工處亦未能有效協助就業,紓緩他們失業的情況。
面對這些問題,本中心於今年成立了少數族裔就業關注組A.I.M(發聲.公義.勞工)Group 勞工關注組,向勞工處及立法會議員表達訴求,期望勞工處能改善服務:一、設立少數族裔就業服務科,開拓願意聘用少數族裔的僱主網絡,有效協助他們就業;二、聘用少數族裔或能操用少數族裔語言的職員協助求職者,以減少他們使用服務時所遇到的言語阻礙;三、確保職員在與求職者出現言語阻礙時,積極使用翻譯服務;四、確保轄下就業中心專責櫃位的職員,有操用少數族裔語言的能力,以及有處理少數族裔個案時的種族及文化敏感度;五、為促進少數族裔融入本地勞動市場,勞工處可起帶頭示範的作用,自行聘用他們作員工。
上主教導我們不但不可施壓外方人,更應把他們「看作你們中的一個同鄉,愛他如愛你自己,因為你們在埃及地也做過外方人。」(肋十九33﹣34)面對現時一直被社會忽略的少數族裔,我們可從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百年》通諭中的說話得到啟示:「社會需要謹慎控制和配合足夠的立法,以阻止一切形式的可恥剝削,尤其是對新移民及生活於社會邊緣等最易受害的工人。」
所以,以上這些並非苛求,而是對社會上較難獲取資源、處於較差環境的人的關懷,讓他們過適當而有尊嚴的生活,而最終,整個社會都會得益。試想想,近年常聽見僱主抱怨難以聘請洗碗等基層勞工,若勞工處能提升服務質素,令更多少數族裔填補這些職位空缺,僱主得益之餘,亦改善少數族裔的貧窮情況。
- 資料來源:少數族裔就業關注組A.I.M Group
- 教區勞工牧民中心 (九龍) 供稿http://dpcwkln.hkccla.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