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明愛圖書館書展活動

期數
3674
刊登日期
2014.07.18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7 月 20 日

(本報訊)暑假期間,香港明愛轄下的圖書館推動親子閱讀風氣,邀請兒童搜羅喜愛的益智書籍與家長分享。有明愛社工表示,共讀有助家長了解子女的內心世界。

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轄下八間圖書館舉行「圖書館小義工購書大使」活動,逾八十名小五至中二的小義工定於七月十八日前往香港書展為各間明愛圖書館添置新書,每人獲一百港元購書。小義工把書籍帶回圖書館後,負責向公眾推廣書本。

為準備新學年的「親子閱讀」主題,明愛圖書館亦透過上述購書活動鼓勵小義工購買切合親子閱讀的書籍。

香港明愛圖書館主任梁明暉七月十日對本報說,不少家長和孩子缺乏溝通,關係薄弱,「親子閱讀方式可讓家長從書本灌輸價值觀,同時了解子女的內心世界」。

談及親子閱讀選材,他認為任何類型書籍均適合,並建議家長可按子女興趣選取,或邀請他們選出自己心愛的圖書與父母分享:「父母以書本作為與子女溝通的媒體,一起討論和延伸閱讀,過程中家長能了解子女的喜好。」

明愛圖書館以社區及以人為本,他說各圖書館將於新學年推動親子系列書展及相關活動,以及到學校舉行親子閱讀講座,向家長教授親子閱讀的「分享研討法」等,而說故事更可提升親子關係。

目前明愛青少年及社區服務轄下共有九間圖書館,第一間於一九六二年在荃灣成立,其後在香港仔、堅尼地城、堅道、九龍太子道、牛頭角、沙田等地區開展服務。

回顧明愛圖書館服務,六十年代初期的圖書館致力為兒童、青少年、在職人士提供參考書刊,並為職業訓練學生、工廠工友、半工讀學生等提供自修的地方;七十年代建立統一購書及分類系統,按地區需要購入書籍,同時舉辦閱讀活動、成立讀者義工組,更到偏遠鄉郊及臨時房屋區提供圖書車服務。

到了八十年代,圖書館服務與小組及社區工作服務融合,除服務考生外,亦到新界偏遠的村落提供圖書、玩具、小組遊戲活動等。九十年代增添關心社會的書刊,加強兒童及青少年的公民責任及社會意識。二千年以後,每年各圖書館合辦延展活動,主題包括環境保護、個人成長、親子關係,亦配合社會議題和教育改革題材等。

目前各圖書館合共有中、英文藏書十萬餘冊,並有各類參考資料供借閱,又按需要設置專題書架,如香港系列、通識、公開考試、親子、環保及地區資料等。(高)

 


 

團體發起漂書行動 分享閱讀 推動環保

 

(本報訊)多個團體於暑假期間舉辦「漂書」活動,鼓勵青年彼此分享舊書,既能避免浪費好書,又可以從中推動閱讀文化。

位於柴灣的青年廣場今起至七月底收集舊書作漂書,並鼓勵參加者隨書附上閱讀心得;八月則舉行「漂書節」,於八月十六日假尖沙咀的文化中心露天廣場、八月二十三及二十四日在青年廣場展開,讓市民即席一書換一書,分享自己所喜愛的讀物。

與此同時,香港遊樂場協會與香港電台亦於暑假合辦「漂書行動」,鼓勵青年分享書籍,以凝聚閱讀社群,循環閱讀更有助推動環保。

「漂書行動」邀請市民把書籍送到香港遊樂場協會位於灣仔的總辦事處,合用的書籍會送交到全港十九個「漂書點」,讓愛閱讀的人士自行取閱書籍,閱畢則可自行交回「漂書點」繼續放漂。(教)

 


 

鮑思高神父傳三部曲 ——歷史篇

 

 

為慶祝鮑思高神父二百歲冥壽,慈幼會出版鮑思高神父傳英文版(慈幼出版社;二○一三年初版),此書同時翻譯成中文版,讓更多年青人能了解鮑神父的生平,作宣傳聖召及鮑思高神父精神之用。

三部曲分為歷史篇、教導篇及靈修篇;若要認識鮑思高神父,歷史篇是個好的開始。

鮑思高神父成長於科學理性急速發展的年代,很多人認為科學理性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方法,因而反宗教思潮湧現,教會的護教思想亦急劇發展,然而,鮑思高神父認為年輕人才是最需要協助的一群,免使他們在反宗教的思潮中失落,他主動為年青人工作,成立學校,教育他們,而他所建立的學校均具以下三種特色:學校、教堂和操場。

反觀今日社會,唯物思想及物慾橫流,導致很多年青人失落,鮑思高神父的精神對現今社會來說,亦是一股清泉。(雄)

 


 

教子有方:好爸媽.快樂孩子.幸福家

 

 

坊間有很多談如何管教孩子及如何與孩子溝通的書籍,王素文修女從不同個案出發,並結合其教學及青少年工作經驗,撰寫了《教子有方:好爸媽.快樂孩子.幸福家》(良友之聲出版社;二○一三年初版),幫助父母培育堅毅而富自信的孩子。

全書分成五個單元,以問答方式帶出家長在管教子女上所遇到的問題,再道出癥結所在。作者在答案中加入了信仰的元素,對有信仰的家長而言,把信仰反省加入管教子女的過程當中,不失是一個福傳的好方法,此書可作為信徒家長的參考,同時提供非教徒認識天主教信仰的機會。

在書序中,作者指出「天下無教不善的孩子,只有不會教的父母師長」,所以整本書均以父母之口吻作問,期待作者以後出版的教育系列亦能透過孩子角度出發,俾父母認識其子女更多。

 


 

五分鐘「生命之言」

 

 

《7:18好消息——五分鐘「生命之言」》(公教真理學會;二○一四年四月初版)譯自資深新聞工作者基德多神父(P. Gheddo)當年在羅馬電台每天五分鐘節目的講稿,以最精煉的方式分享各地的文化特色,以傳教故事滋養讀者生命。

基神父是宗座外方傳教會職員,他曾走遍世界多個角落,走過的地方並非繁華之地,而是充滿飢荒、戰禍、受壓迫、在生命掙扎線上的第三世界,所以他的經歷和感受並非一般遊歷紀實,而是充滿關愛和人性的故事。

此書提及中國和香港,基神父在一九七三年和八六年兩度來華,他關心中國教友及傳道人在困難時期的生活,更曾在香港與白英奇主教會面,對白主教的工作和在中國傳教的經歷深感敬佩。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