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徒校長鄭振發榮休

刊登日期
2016.07.08

(本報訊)本學年榮休的信徒校長鄭振發常以自身經歷勉勵學生:「兒時家貧,在單親家庭下長大,從沒有補習,沒有自己的玩具,無人帶我上學,但我也能當上校長。因著信仰,天主給我足夠力量應付一切,活好自己的生命。」

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校長鄭振發將於八月三十一日退休,他感謝天主讓他入讀教會學校認識信仰,「沒有慈幼會,沒有今日的我」;慈幼會士時常陪伴青年的真誠與愛心更影響他至深。

他曾在夜校小學及天台小學就讀,小六時考獲全級第六名,卻因非首五名而失去考升中試機會。他記得當年獨自走到筲箕灣的慈幼英文學校(中學部)自薦入學,順利通過無人看守的校園並走進校長室;正在工作的校長沈基昌神父問他:「你找誰?」他答:「校長,我想讀書。」神父便叫他翌日上學,為他而言猶如「奇跡」。

鄭振發中學畢業後升讀葛量洪師範學院,隨後曾從事不同職業如教師、警察少年訓練學校、醫療輔助隊訓練主任、教育局督學等,過去十年亦先後在三所中學任職校長,包括兩年天主教慈幼會伍少梅中學、四年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及四年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

家訪中一生和插班生

早年政府仍未推動生涯規劃時,他服務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時,已聯繫商業機構合作推動職業導向活動,按學生能力與興趣提供實習機會;援助有經濟困難的學生支付公開試費用;又為沒有父母照顧的學生暫代交付租金,這些行動影響著其他教師,「現在不論我或教師也曾為經濟困難的學生送上食物、電器等」。

他轉到元朗服務時,每年會家訪中一生和插班生,了解其家庭狀況;面對家庭結構愈形複雜,他明白部份學生的行為問題與其背景相關,「一定要聆聽學生的心聲,才能查找方法培育他們」。

校長的辦公室放滿多本貼上全校學生相片的姓名冊,好讓他記得每位學生;他又會定期設「校長飯局」與學生對話,或拿著杯麵到食物部與他們一起午膳。「我會和學生一起參與外展訓練,在荒島過夜,睡在帳幕裡,翌日一起爬獨木舟、攀石⋯⋯這正是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若我時常與學生一起,學生一旦遇到困難時,自然想到找我求助」。

安排活動豐富學生體驗

鄭校長說,曾目睹在破碎家庭下成長的學生常常孤立自己,憤世嫉俗,認定自己「一生注定悲劇」,他請社工陪伴這青年, 安排他參與課餘活動,最後學生考上台灣的大學,但父親卻表明不會支付學費;學生對父親沒有怨言,預留學位後在港工作一年作儲蓄,「那青年將於本年九月赴台升學, 見到他擁有人生方向,會關心父親和學懂感恩,也替他高興」。

學校又會舉辦身心靈健康週、全方位學習日、學科週等活動去推動學生對學習的興趣,並鼓勵學生參與義工,在街頭向基層長者送上飯盒及與街坊交流。

他經常申請校外的基金或資助計劃,豐富學生的體會,如為中四學生提供外展訓練的希慎基金「學生潛能發展計劃」;邀請多位成功社會人士到校向學生分享的「友師計劃」;又會要求中一至中三生課後留校,提供學術研習和活動,校園亦開放至晚上,學生可在自修室溫習,亦有當值老師解答功課問題。

本身熱愛長跑的鄭校長認為長跑是人生縮影,「懷著恆心和鬥志,努力戰勝自己」,故於四年前開始,學校每年會舉辦「環校跑」讓全校學生參與,參賽者在校舍外圍跑三個圈,返回校內再跑一個半圈,全長約一千三百公尺。

他說,當參與環校跑時,天氣炎熱,但學生因全體參與而不感孤獨,過程亦讓他們體驗共融、團結,及分享的喜悅,「學生成長過程正正需要這些元素」。

現為終身執事候選人的鄭振發退休後會繼續接受終執培育,談到其召叫時,他說當年仍在教育局工作時,有信徒鼓勵他申請終執,他一直把這事放在心上,到五十五歲生日、即是終執最高申請年齡之際去信申請。

剛在學期末舉行的畢業禮上,學生特意把鄭振發昔日刻苦求學的成長歷程拍成《阿發的故事》短片給他作為禮物,令校長深受感動,「我樂於分享自己的人生,以提醒學生:你為甚麼而做?生命的意義不在於吃喝玩樂,而是要裝備自己去追尋夢想」。(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