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天主教大專聯會

期數
3777
刊登日期
2016.07.08
作者
羅立敏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7 月 10 日

十數年前當我活躍於香港天主教大專聯會的時候,曾到訪不少亞洲地方作生活體驗,同時有幸參與數個由亞太國際公教學生運動(I M C S-A P)舉辦的活動及會議,認識了不少亞洲朋友,理解到亞洲部份地方的社會狀況,可以說我的世界觀及亞洲視野全都是透過天主教學生運動建立得來的。

聯會的生活體驗團及IMCS-AP活動的目的旨在讓我們透過接觸當地的真人真事與社會議題,從而反思個人在自身社會如何回應社會的不公義,神學反思是不可或缺的部份,當時我顯然不太明白它的重要性,只是心想參與天主教團體舉辦的活動理所當然要經歷信仰環節,但原來藉基督信仰基礎所作出的反省,能讓我更清楚信仰的核心價值,我們為何要、如何去回應社會上的不公義事情也是基於基督的愛。參與各個海外活動後所帶來的具體回應往往是一時三刻的短暫行動(最經典的莫過於和團友嘗試進行各類型的消費者運動, 罷吃全球連鎖快餐,但最後總是不了了之),但反思過後所建立的價值觀卻是根深蒂固,小小的種籽經過十多年時間已經慢慢發芽,雖不敢說茁壯成長,但總算沒有枯萎。

離開聯會以後便沒有甚麼機會參與相類似的海外交流活動,與亞太地區的公民社會及「運動」也脫了勾,但這十數年間市面上的海外交流活動卻發展得一日千里,小至幼稚園學生也有機會參加海外遊學團,大學生的海外交流活動甚至是海外工作實習機會更是多不勝數。眼見學生頻繁的交流活動,心中經常會疑惑這些海外交流活動有甚麼意義?能否促使有着相同視野與價值觀的世界公民之誕生呢?我堅信參加一個甚麼樣的海外交流活動便會看見一個怎樣的世界,能夠有具深度的個人反思與信仰反省會帶來不同的效果,這是我在聯會參與亞太活動期間所得到的經驗總結,無論參加者是否有宗教信仰,若欠缺一套以基督信仰為本的旅程反思基礎, 我想參與者能夠得到的頂多也只是一個深刻的旅程經驗與無盡的友誼。

在香港基督教青年會工作了接近八年半,角色崗位經歷了一些轉變,最近幾個月有機會參與亞太基督教青年會(APAY) 的會議,從沒想到我在十數年後竟然再次有機會和亞太的「運動」接軌,這些短短的會議讓我發現到亞太青年會的核心價值,青年會向來重視身心靈全人發展,同時是一個合一運動,在A P A Y活動中所接觸到的神學反省面向和用詞和我在聯會所學到的竟然是如出一轍,猶如一個延續, 心中不無震撼,大大增加了我對認識合一運動的興趣,探索自己在合一運動上的使命,同時亦觸動到我再次反思自己在青年培育範疇上的角色及參與,具體的挑戰定必是如何協助同工擴闊青年人的海外交流活動視野,帶動參加者深化經驗,學習具基督信仰基礎的價值觀。

學生時代的經驗及學習到的價值理念在今日的工作崗位上竟然有這樣的連結機會,不禁再次讚美與感謝天主給我的微妙安排,究竟我可以如何在天主教學生運動的基礎上建設合一運動,有機會再分享。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