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N VOYAGEI】 在遊歷與血拚之間
香港人喜歡旅遊。甚至,更好說,香港人需要旅遊。在一個小小的城市、擠迫著如此的人口、商業、交通、遊客……沒錯,我們都在期望假期的那幾天,「逃離」幾天,作不同主題的旅遊。
由於最近去過韓國首爾,對於為期數天的「血拚旅遊業」,是有了很深的體會。最理想是凌晨班機,到達目的城市還只是早上七、八時,方便立即開始「大作戰」!衝呀、買呀、吃呀、搶呀!爭分又奪秒,好像玩甚麼野外攀山涉水的鐵人比賽,城市版!假期,搞不成比工作更為疲勞?
走在明洞街頭,被數層樓高的廣告版衝擊頭腦、數以千計的護膚品、化妝品商戶,推出種種包裝、新貨、優惠套裝(例如你原本只想買一枝洗面乳液,但售貨員便會給你推銷一連串的相關貨品、多買多送、再買再送;最後你不難發現自己付錢的時候,購物籃中竟裝滿了數十件貨品!真的很詭異啊……)。由於生意額驚人,許多商店都僱用了中國人去招呼中、港、台的客人。一時之間,我只感覺:頭昏腦脹!
如此這般的「血拼」場地,散佈在東南亞的地圖上,各有主題、每年吸引著千千萬萬的「健兒」參賽:首爾、東京、大阪、曼谷、布吉、台北、上海……版圖也正在向歐洲某些城市擴展!當然,旅遊業也可以是一個國家的經濟來源,養活了許多百姓。然而,當我們到訪另一個國家,心中的意念只有:消費呀、購物呀、狂買呀!那,我們豈不將人家的文化、生活,都成為消費品,用錢去肆意換取?這難道不是另一種的貪心誘惑?有些發展比較緩慢的地方,旅遊業延伸了:童工、乞丐、妓女等問題……如何作有尊嚴的旅遊、當個有良心的消費者,實在值得反思。
這個夏天我「路過」香港、回家探親,感覺自己也成了遊客。這個城市發展之快,令到離開兩年的我,感覺在經歷「巨變」、陌生得無地自容。也許,香港人都被過度消費的旅遊業而慘遭「心靈剝削」,感覺家園已被佔據!難道這更促成了,我們用賺到的錢,再去摧毀別國的文化、生活?
「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瑪五9)
旅遊的時候,何不為當地的居民祈禱?說不定,天主透過你的探訪,將要成就偉大的福傳事業?天主並沒有機票、旅遊護照(更沒有鈔票!哈哈!),你的旅程,何不邀請祂同行?
祝願各位旅途愉快!願這是一倘愉快的旅程,播下天國的種子在人間!
作者婷撰寫「Bon voyage!」一欄,此法文是「旅途
愉快」之意,旅行用品、流行精品上亦常印有此字。作者期望透過此欄帶出青年潮流、各地文化和生活分享,用天主教信仰的眼光去遊歷,思考和浪遊,並在人生的朝聖旅途上,祝願讀者:「Bon Voy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