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從買襪子說起

期數
3778
刊登日期
2016.07.15
作者
楊志強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7 月 17 日

晚明的書,唱機裡播著的是帕萊斯特里那的音樂。我讀書有如女人逛百貨公司,本想買襪子,卻常從賣帽子的櫃枱看起,到看飽了感興趣的,最後才回到賣襪子的主題。為甚麼這樣讀?這也有如女士購物,深感襪子雖小,卻是整個時尚潮流的一環,離開對品味整體的認知,連挑襪子也不一定夠眼光。幸虧我讀甚麼可全憑一時心血來潮,讀晚明軼事,只因想在那個年頭的中西文化碰撞裡伸頭探腦,從時人的切膚之痛裡感悟到一點甚麼,好更能理解, 後來我們得天天面對的周遭世道,是否有某種前塵舊因仍在割捨不去? 

四百年不是個短日子,但若每代人以三十年計,距今也不過十三、四代人光景。驟眼看四千年文明仿如一糊塗舊夢,但可知這流淌而去的歲月,每個地域、每代人的想法都不盡相同,人們的靈魂,風貌和氣味也不一樣?帕萊斯特里那卒於一五九四年,在中國是明代的萬曆二十二年。這時利瑪竇已在中國活動多年, 他是一五八二年(即萬曆十年)到中國來,並且在一六〇一年(即萬曆二十八年)成功進入北京,竭見萬曆皇帝的。據說他和會友們曾把歐洲樂器帶到中國來,在士人雅集甚至在御前演奏,曲目不知其詳,有無帕氏作品更不得而知,想來定是當時的羅馬樂風,和帕氏的格調估計也相去不遠。據說這些音樂和樂器當時曾引起一陣哄動,但到底是另一種文化沉積,皇帝和士人最後都不知所云,也不感興趣。但在他的祖家意大利,文藝復興的餘溫尚在,米開朗基羅畫完最後的審判後,在一五四六年接受保祿三世的委託,監督建築聖伯多祿大殿,圓頂最後一塊石頭的奠基工程則在一五九〇年,即帕氏逝世的前五年完成。大殿如今尚在,見證著那個既輝煌而又多災多難的年代。這也是個人心惶惶的年代,危機既來自北歐新教的攻擊,也來自教會內部的腐化。十六世紀的中葉是教會淨化的時期,傑出人物應運而生,如聖依納爵、聖德肋撒、聖耐理、聖十字若望等等。後人說這是聖者的世紀,羅馬在這些人的努力下有如經過新的洗禮,重獲新生。那時代的偉大藝術家無不都是虔誠之人。這些人大都把時間花在禱告上, 有些還經常避靜穩居。為他們來說,虔誠不是姿態,更非出於因循和愚昧,而是認定那些啟發古代聖哲的信念,是人在日常生活所應奉行的規則,認定這精神世界才是人生的饗宴。帕萊斯特里那的音樂承載的,便是那個世代的精英們這種精神狀態。後人缺乏這精神環境,寫出來的,便是另一類東西了。聽著這有如天使合唱般的聖樂,提醒我,它是否具體而微地活畫了利瑪竇所在的時代教會裡的知識精英的心態?

一五九〇年是萬曆十八年,其時利氏已進入中國,在廣東韶州立足,開始和許多著名儒生結緣。晚明是個多事之秋,那麼,那時的中國士人,又在惶惑些甚麼?利瑪竇又給他們帶來甚麼呢?(待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