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無原罪聖母女修會
九十九歲(虛齡一百歲)的中華無原罪聖母女修會楊招眉修女發願七十年,她說,能為教會服務,是天主對她的百倍償報。
廣州出生的楊招眉並非生於信徒家庭,八兄弟姊妹中她排行第二。二十餘歲時,她的鄰居加入中華無原罪聖母女修會成為修女,觸動她對信仰的追尋, 「那時我看到鄰居穿上會衣很美,很斯文,才知道甚麼是天主教。」後來她在鄰居介紹下學道理,最後加入中華無原罪聖母女修會。
一九四四年,楊招眉在廣州發初願,四七年發永願,期間在醫院擔任護士,至一九四九年因政局改變,修會被迫分散,修女亦須分開居住。
「當時修會會長不贊成我們來港,但我們想在港延續修會。」最初只有三位修女逃難到港,並在寶血會修女的安排下教學,楊修女亦於一九五一年尾來港。
後來有第六位修女來港,她便是昔日介紹楊招眉信教及加入修會的楊路加修女,「路加修女來港前,在廣州時會見了鄧以明主教,鄧主教向她表示,既然香港有六位修女,可以在港成立分會。」
在巴黎外方傳教會明之剛神父的協助下,中華無原罪聖母女修會在港重張旗鼓,修女們先在聖嘉祿小學服務,後來修會於一九五九年建立聖安當幼稚園及小學, 校舍先後位於北角、銅鑼灣,最後紮根於油塘。
楊招眉說,選擇在油塘辦學,是由於當時區內缺乏具規模的學校,好些學校設在七層徙置大廈的天台。六十年代,修會得到白英奇主教幫忙,向政府申請在油塘撥地辦小學,後來修會有感需要發展中學教育,聖安當女書院遂於一九七二年落成啟用。
楊招眉先後擔任聖安當幼稚園、聖安當小學和聖安當女書院三校的校監及校董,至二○○三年榮休。
回憶教學點滴,她說小學初建時,入讀學生很多, 上、下午校逾二千多個學生,她身兼校監及校長,曾因工作過勞而患病,「上午校下課後,匆匆用膳便要準備下午校的事務,兩年後我患了胃下垂。」
十三年前,八十餘歲的楊修女身體接二連三地出現問題,一次不慎在修會天台跌倒,休養一段時間後發現患上骨質疏鬆,不久又發現頸部生瘤,水瘤壓著神經導致手腳無力,但因高齡不能做手術,只靠藥物治療。楊修女面對疾病沒有絲毫抱怨,只是懷著平常心坦然接受。
退休後,她將大部分時間用在祈禱和讀聖經,每天最少念十二串玫瑰經,有時更會念上二十串;閒時在會院修補聖像,定時為聖像補上新油;她喜愛編織,不時編織頸巾、冷帽等贈予修女、神長和好友。
回顧修道生活,楊修女說很開心,「別人說修道獲『百倍償報』,我認為自己所得的何只一百倍,天主待我很慈悲,我向祂求甚麼,願望定必達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