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

期數
3680
刊登日期
2014.08.29
作者
董澤龍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8 月 31 日

人性中所經驗的事物或行動,經常是在一個背景或視野中去了解。視野不同,掌握的意義就很不一樣。在播放電影時高談闊論被認為是對別人一種不敬,但同一個行為在食堂裡時卻是天經地義的。在神操及依納爵靈修中被塑造的心靈,對世物及人事的種種也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視野及理解,這份視野就是平心及默觀與主耶穌的關係。今天認知治療理論也告訴我們,外緣的引發事件並不是導致某種反應的主要原因,而是當事人內在的認知及信念。

耶穌會在一七七三年被教宗正式宣布解散是不幸的,但這不幸僅屬於歷史中的外緣,就如其他在生命中發生的事件一般,當時的會士們只能去承擔及接受。不過他們大多繼續自己的召叫及生活方式,活出修會的精神來光榮天主,等待復興的契機。人生的困境經常觸動我們的神經,除了是肉體要承受的苦痛及煎熬外,更難受是一份意義的動搖及失落。常有的提問是:為甚麼天主要讓這樣的事發生?甚至質問為何天主要這樣做?在這樣的狀況時,依納爵強調的平心是一份屬靈的智慧:在事奉主的視野中,不重視健康多於疾病,或財富多於貧窮。耶穌會興旺時,是光榮事奉主的契機;它被解散,我們也可以在這種困境中追隨主。平心的視野賦予了內心較廣闊的空間去安穩及沉澱下來,像聖母一樣,對不明白的事情能首先默存在心;有了內在的空間,人的理解及洞察才有機會冒起,自身承載的潛能才能充分發揮。有了這樣的前提,反而有機會及力量去改變現實中不理想的狀態。相反,一個只活在抗拒及埋怨的身心只會停滯不前,甚至每下愈況。

然而,平心不是藉著教導或自我要求的意志力就能成就,它是內在經驗及豐饒的果實。一言以蔽之,這份經驗就是愛。在靈修中,體驗天主的愛的過程被稱為默觀。神操就是代表著依納爵一份獨特的領會,去幫助有心人去默觀基督這份愛。默觀有兩個幅度:首先是享受,意謂停留在一份愉悅或平安的狀態,去體會其中的意趣;讓被注視的對方吸引自己,逐漸在我們眼前呈現他(它)的面貌及細節,從中知道更多。知的愈多,內心的愉悅也不斷提昇,成就了一個享受的過程,連五官都能感受及有所反應。默觀的對象無所不包,可以是美麗的大自然,藝術的作品,身邊的人物及個人的生命史等,都是主臨在的標記,通傳著祂的愛情。在祈禱中,默觀的對象主要是主耶穌自己,讓自己陶醉在祂歷史生命的美善及光輝,及與自己的關係中。

默觀另一個幅度是忍受。愛除了溫馨及愉悅,更是一種付出的能力,甚至是犧牲。忍受代表一種停留,留在不舒服甚至是痛苦之中,選擇不逃脫,跟引起痛苦的處境共存。回應的態度多是沉默,凝神內歛,言簡意賅,好像整個身心靈要聚焦起來,向內尋找更深的意義與力量。這裡,基督信仰賦予我們一種視野,就是受苦的基督在陪伴自己。誠如希伯來書的作者所體會的,基督明白我們的傷痛,受苦的我不是孤獨的。為在忍受中的人這是最重要的資源及支柱。進一步而言,我的苦痛是在陪伴受苦的基督,如保祿大膽的見證——自己坎坷的遭遇是在補足基督苦難所欠缺的,是一種愛的付出,以愛還愛。這份意義成為最深的力量使我們停留在困境中,成己成人。

藉此互勉,在依納爵的神恩傳承中,我們能恆常保持平心的態度;在困境中像松柏般,堅毅常青。

•思維靜院供稿
系列完
•「依納爵靈修研討會」將於十一月廿八日至十二月一日假香港舉行,可瀏灠 http://xavier.ignatian.net/html/ic2014/ 或致電5696 7790查詢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