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向波蘭 預備世青
(本報特稿)經過七月十日世青派遣禮,教區團於七月十五日在香港國際機場集合,準備前往波蘭克拉科夫參與世界青年節。在神父派遣和祝福後,八十多人的教區團兵分兩路,分別途經芬蘭首都赫爾辛基及德國的慕尼黑,最後於波蘭的格坦斯克(Gdańsk)匯合。從兩條不同的途徑前往波蘭有著兩種不同體驗,卻是懷著同一的渴望。
聽上主的聲音
取道經芬蘭的教區團成員利用等候轉機的時間短暫漫遊赫爾辛基十二小時。他們先前往聖亨利主教座堂(Saint Henry Cathedral)舉行彌撒。彌撒講道中,神師麥冠達神父及團長甘寶維神父邀請團員要在旅程中聆聽耶穌的聲音,實踐信仰。世青是一個良好機會給大家思考和經驗基督徒的使命。透過世青期間與組員、來自世界各地的朋友、接待家庭等不同人士的溝通,青年可以細聽天主想我們為祂做甚麼。
聖亨利主教座堂
聖亨利主教座堂是一幢歷史建築,修建於一八五八至一八六○年,教堂為哥德式建築,是當地主要的天主教堂,亦是特殊慈悲禧年的聖門之一。教堂正門外分別有三個雕像,分別為聖亨利、聖伯多祿及聖保祿,在聖堂內有一座木製鋼琴鍵盤的管風琴,負責彌撒司琴的團員林端儀表示這次機會難能可貴,期望在波蘭也可以和歷史悠久的管風琴接觸,這些琴所奏出的音樂和現代的截然不同。
彌撒後,教區團一行人到赫爾辛基火車站附近市集遊覽,然後回到機場準備上機,前往波蘭。
德國機場中的彌撒
從德國轉機的另一半教區團成員因時間緊迫,只能在德國慕尼黑機場舉行感恩祭。講道中,神師蔡惠民神父向青年重申朝聖意義。他強調透過上主的帶領,朝聖者能體驗深切的改變。他引用亞巴郎被主引領至應許之地故事,指出在跟隨天主之初,心裡或有些想法,但與主相遇後,會有超乎想像的收穫,顯示出人與上主關係之轉變。
參觀格坦斯克市
離開慕尼黑到達了格坦斯克後,他們到了市內舊城區遊覽,參觀假日市集。一路上,有人做街頭表演,也有人買賣珠寶及手工藝品,及後眾人前往聖母升天聖殿朝聖。由於格坦斯克於東西歐具有地理及軍事價值,二戰時,聖母升天聖殿的原有建築物亦被嚴重破壞,只剩下石柱,現在所見的都是重建及復修的。據導遊說,聖堂的大門置有一個聖洗池,但由於當地人都是嬰兒領洗的,故聖洗池現在已經甚少使用。
參觀團結工會運動中心
教區團的兩個小隊於方濟會的女修院所辦的避靜屋匯合後,第二朝一早便前往團結工會運動中心參觀。
中心導遊米高為團友講解了波蘭近代歷史。一九七○年聖誕節前波蘭共產政府暴力鎮壓碼頭工人和平遊行引致多人死亡,引發波蘭民眾奮起加入運動。天主教會在運動中積極支援群眾,在物資及精神上提供支援。
當時群眾提出廿一項訴求,稱為Solidarity Movement。其中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牧訪波蘭,激勵人心,亦為困苦中的波蘭人帶來了希望。終於,波共政權於一九八九年被人民推翻,結束了數十年的共產黨管治的歷史。
在一段壯闊波瀾的歷史面前,一眾香港青年都感觸萬分。團員John反思到波蘭這場人民運動的勝利與源遠流長的天主教信仰和歷史息息相關。波蘭人民為驅逐外來的、屬無神論主義的共產政權,以及和平抗爭、屢敗屢戰的精神,甚至犧牲性命,乃其根深蒂固的信仰所致。作為香港人,對這一段歷史感同身受。
心靈預備世青
參觀過後,教區團將進行一連三天的退省。也讓我們想起福音中的一句話「他就選定了十二人,為同他常在一起,並為派遣他們去宣講」(谷三14)。教區團員也是被耶穌揀選及召叫的一群人,在出去宣講和交流之前也應先要和耶穌同在,在修院寧靜和優美環境下退省,在活動和默想中聆聽天主的聲音,預備心靈迎接波蘭的交流。
波蘭團結工會運動
格坦斯克是團結工會運動的發源地,這場運動對現在波蘭共和國十分重要,甚至引發東歐各國社會主義政權垮台及蘇聯解體。
一九八○年八月三十一日,由華里沙創立了華沙條約下的第一個非共產黨控制的工會組織,組織成立目的是要對抗當時執政的波蘭統一工人黨所實施的專制政策。團結工會運動結集波蘭國內的天主教徒及反共的左翼人士,高峰時,約有一千萬人參加,佔當時全國三分之一勞動人口。團結工會運動主張非暴力抗爭,但統一工人黨不停打擊他們的反共情緒,可是運動勢頭不可逆轉,在經濟失行和罷工持續下,一九八九年二月六日,統一工人黨和團結工會運動進行歷史性的波蘭圓桌會議,並舉行選舉。在選舉中,統一工人黨大敗,團結工會運動得到勝利,而華里沙更成為波蘭第一任民選總統,結束共產主義的統治。
香港教區團紀錄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