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愛開辦師資培訓課程
(本報訊)明愛開辦「天主教學校宗教及道德教育工作者專業培訓:文憑及證書課程」,專門回應公教學校教學需要,以支援有專業進修需要的天主教學校宗教及道德教育工作者。
新課程定於九月開課,由明愛專上學院高等及專業教育中心聯同明愛宗教及靈性生活教育事務組合辦。
六月二十一日的研討及課程簡介會上,明愛宗教及靈性生活教育事務組主任陳乃國博士指出,在教區不斷加強宗教教育的環境下,師資培訓要求增加,明愛一方面回應教區的需要,另一方面在發展天主教大學的過程中,須履行培訓天主教學校教師的責任。
談到培訓需要,他引述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發展中心二○一四年的調查稱,學校推動宗教及道德教育最大的困難是要有合適教師。他說新課程能為信徒及非信徒教師裝備宗教、道德及價值教育的教學知識與技巧。
陳乃國指教會內的師資培訓百花齊放,教理中心「教理班」培育慕道班導師及宗教科教師,課程側重教理講授,不同團體亦提供主題式的價值教育。
對比教理班,他指上述課程焦點集中於宗教及道德教育,例如透過聖經向學生帶出良好的價值,教理班則同時面向堂區。
「新課程不只適合教師、準教師、牧民助理修讀,也適合校長及從事價值教育的非教徒老師;同時幫助教理班畢業生就特定單元增長知識,加強教學。」他指新課程並不會與其他現有課程重疊;而隨著明愛發展天主教大學,他期望新課程可銜接更高學歷。
新開辦的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包括「學科知識」(四個單元)和「宗教及道德教育理論及實踐方法」(四個單元)甲乙兩部份,甲部旨在讓學員掌握天主教信仰的核心內容,以及認識基督徒信仰生活的內涵,尤其是在社會具爭議性的倫理議題;乙部則幫助學員掌握在天主教學校推動宗教及道德教育的理論與實踐方法。
課程為兩年制,文憑對象為倫宗科教師,共二百三十二課時;高級證書對象為牧民助理,共一百七十四課時;證書對象則為參與價值教育的教師。課程會邀請學者、教育工作者及修道人任教。
與會的青山天主教小學宗教科科主任袁毅富席間對本報說,上述課程側重教學需要及教學方法,切合教師處境,能為已修讀其他課程的教師補充學校課堂應用上的需要。(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