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通識】十年
※ 本片適用於高中通識教育科以下單元:
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單元二:今日香港
單元三:現代中國
十年後,香港會變成怎樣?五一節慶日竟然上演恐襲;保育的建築走至盡頭; 的士司機操不好普通話,分分鐘揸兜搵食;遭遇到不公, 唯有自焚才能發聲嗎?還有人知道香港有本地農場有本地蛋嗎?《十年》短片計劃由五位香港新導演郭臻、黃飛鵬、歐文傑、周冠威和伍嘉良忽發奇想,《浮瓜》、《冬蟬》、《方言》、《自焚者》和《本地蛋》各自拍出他們想像中在十年後會發生的故事。當本地的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正在惡化,廣東話的生存空間比農業發展更快離我們而去。當下香港的危機、分化逐步加深,形勢已經非常緊迫,亡羊補牢到底晚不晚?還是已無可補救,為時已晚? 電影雖然不是以真人真事作為藍本,不過片中所見卻是似曾相識, 更不用等到十年後,那些事件現正在發生……
《浮瓜》:時有聽聞在遊行、示威中,有人是收了錢做事。雖然不確定有沒有如片中黑暗有幕後黑手操控,找些唯利是圖的人來做事。不過現實生活, 確有人以經濟掛帥,眼前利益為重,長遠的公義、自由為次。不知這些沉默的大多數會否被強權利用,任人擺佈,最終卻喪失生命。
《冬蟬》:即使如何努力保護文化,以行動來保育,香港的舊面貌還是日漸消失。皇后碼頭、菜園村、喜帖街、老樹、同德押……, 香港除了金舖、名店,還有甚麼? 窮得只剩下錢的活生生寫照。
《方言》:我們出國留學、移民,甚至去旅行,總是我們去學習別人的語言,為何現在反客為主? 是否有點本末倒置?有說政府想把普教中推前至幼稚園階段,又說學生應該學習簡體字。捍衛本土文化是錯嗎?保留粵語和繁體字又是錯嗎?
已有很多學者指出,如念唐詩,用粵語才能欣賞其押韻;學書法者更是非寫繁體而不可得出其美感。詩畫不是中國人傳統文化嗎?
《本地蛋》:為何凡本地、本土也要一刀切呢?片中看到洗腦教育的恐怖,那些小學生少年軍四出搜查違禁字,還要使出權力及暴力對付違規者。近期一個法國化妝品牌也因大陸媒體及網民譴責而要取消與某藝人的小型演唱會,是否黃絲就如片中的「本地」、「本土」般見光死?是「萬能」的錢作祟, 全球也要向最富強的國家跪低嗎?
最令筆者震撼的,還是《自焚者》的婆婆。一個地方,很多年青的、為人父母的反而不願抗爭,要靠一個老人家站出來犧牲自己。而片中的五金店東主又無辜被牽連, 似又是一個銅鑼灣書店故事。
「權威並非從自身取得其道德的合法性。它不得專橫妄為,而應為公益服務」(教理1902)。我們不應人云亦云,是非不分。難道有一天,政府說叮噹是禁書,我們又順服認同嗎?有議員說《十年》是科幻電影,其實它可說是紀錄片,片中的事件不是已經出現了嗎?更可說它是恐怖片,因為導演們以為十年後才會發生的事,今日已正在發生!
問題研習:
- 五部短片中,令你最深刻的或最有共鳴是哪一部?為甚麼?
- 你希望「十年」後的香港是怎樣的?
- 你希望「十年」後的你又是怎樣的?
- 為了我們的「十年」,你認為今日我們要怎樣做?
其他參考資料
- 《天主教教理》義德1807;勇德1808;人的團體1877-1948;公民社會中的公權力2234-2246; 尊重人的尊嚴2284-2287;第八誡2464-2513;社會傳播媒體的使用2493-2499
- 電影《圖書館戰爭》、《逆權大狀》
粵語對白╱中英文字幕╱片長104分鐘╱第三十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