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頁】聖瑪利亞瑪達肋納
今年六月三日,教宗方濟各把七月二十二日聖瑪利亞瑪達肋納的紀念升格為「慶日」。現刊教廷禮儀聖事部秘書長Arthur Roche 總主教一篇文章,作為介紹。——編者
按教宗方濟各的意願,禮儀聖事部在今年耶穌聖心節(2016年6月3日)頒布法令,把聖瑪利亞瑪達肋納的紀念,升格為「慶日」,列於羅馬通用日曆。
這決定,在此刻的教會背景,正是要深刻反省婦女的尊嚴,新福傳,以及天主極其慈悲的奧蹟。聖若望保祿二世不單注意到婦女在基督和教會使命中的重要,且特別強調聖瑪利亞瑪達肋納的特有角色;她是首位目睹復活基督的證人, 並是首位向宗徒們傳報基督復活的傳訊者(《婦女的尊嚴與聖召Mulieris dignitatem》1988年, n. 16)。這重要角色延續於今日教會,尤其為新福傳更需明顯,為尋找並歡迎「各支派,各異語, 各民族,各邦國」(默五9)的所有男女,一視同仁地向他們傳布耶穌基督的福音,並陪同他們走好這塵世的朝聖旅程,及向他們提供天主救恩的奇妙作為。聖瑪利亞瑪達肋納是真正傳福音者的模範,即傳布逾越節核心喜訊的傳訊者(參閱7月22日集禱經和新的頌謝詞)。
在慈悲禧年的背景,教宗方濟各作出這決定,恰當地強調這婦人「這樣深愛基督,又被基督這樣深愛著」,正如Rabanus Maurus 在許多場合所肯定的;又正如聖安瑟莫(St. Anselm of Canterbury)所說:「妳被選因妳被愛;妳被愛因妳被天主所選。」(Oratio LXXIII 向聖瑪利亞瑪達肋納祈求)事實上,在西方,尤其自大額我略之後,常把聖瑪利亞瑪達肋納,與在法利塞人西滿家中,以香膏傅抹基督雙足的婦人,以及拉匝祿和瑪爾大的姊妹,當作同一個人。這樣的解釋, 不斷影響西方教會的作家,藝術家,甚至有關的禮儀經文。Bollandists 為這三位婦女的身分問題, 作了詳細的研究, 準備給羅馬日曆作出禮儀更新。梵二禮儀更新的結果, 見於《羅馬彌撒經書》、《時辰頌禱禮》的經文, 以及《見證錄》(Martyrologium)所指來自「瑪格達拉」的瑪利亞(Mary of Magdala 瑪利亞瑪達肋納)。肯定的是, 瑪利亞瑪達肋納是耶穌門徒中的一位,她在十字架下陪伴著耶穌,並在墓園遇見耶穌;她是「天主慈悲」的首位見證人(大額我略Gregory the Great, XL Hom. In Evangelia, Lib. II Hom. 25, 10)。若望福音告訴我們,聖瑪利亞瑪達肋納痛哭,因為她沒有找到耶穌的遺體(若二十11),因此,耶穌憐憫了她,向她顯示自己就是她的師父,於是,把她的眼淚轉化為逾越的喜樂。
趁此良機,我想從這慶日的聖經和禮儀經文,強調兩個思想,為協助大家把握這位聖婦在今日的重要。
(一)一方面,聖瑪利亞瑪達肋納獲得榮耀,作為基督復活的首位見證人(晨禱聖詩)。她是首位看見空墳的人,亦是首位聽到基督復活的真理。基督向這婦人顯示了特別的關心和慈悲;這婦人也對基督顯示了她的愛。她在墓園傷痛流淚,尋找基督,正如聖安瑟莫在有關的祈禱所說,這是「謙卑之淚」(lacrimas humilitatis)。這樣,我們可以強烈比對在地堂的女人,與在復活墓園的女人。前者把死亡伸延於有生命的地方;後者卻由墓穴死亡之地,宣布生命。正如大額我略所強調:「因為在地堂裡,有一婦人把死亡交給了男人,所以在墓穴旁,也有一婦人向男人宣告了生命」(XL Hom. In Evangelia, lib. II, Hom. 25)。再者,我們看到在復活的樂園,主對瑪利亞說:「不要拉著我不放」(若二十17)。這是邀請我們進入信仰的經驗;這信仰經驗超越物質的假設和人性的執著。這慈悲奧蹟不單展示給瑪利亞,也展示給全教會。這是教會的時刻! 這是給每一位基督門徒的重要教訓:不要尋求人性的安全感和今世的虛榮,但要在信仰中,尋求生活和復活的基督!
(二)另一方面,正因為瑪利亞瑪達肋納是復活基督的目擊證人,她也是首位向使徒作證基督復活的。她遵行了復活主的命令:「耶穌說:你別拉住我不放,因為我還沒有升到父那裡;你到我的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我升到我的父和你們的父那裡去,升到我的天主和你們的天主那裡去。瑪利亞瑪達肋納就去告訴門徒說:『我見了主。』並報告了耶穌對她所說的那些話。」(若二十17-18)這樣,顯示了瑪利亞瑪達肋納是傳福音者,即宣告主復活喜訊的傳訊者,或正如Rabanus Maurus 和聖多瑪斯所說的, 她成為使徒們的使徒,因她向使徒們宣告了(主復活的喜訊),為使使徒們向全世界宣告(主復活的喜訊)(Rabanus Maurus, De vita beatae Mariae Magdalenae, XXVII; Saint Thomas Aquinas, In Ioannem Evangelistam Expositio, c. XX, L. III, 6)。正是這好理由,聖多瑪斯稱瑪利亞瑪達肋納為「傳福音者」,因為她是復活基督的見證人, 她並宣告主復活的信息,正如其他使徒一樣。所以,把這婦人的紀念,升格為「慶節」,是合宜的,正如羅馬通用日曆同樣以「慶節」來紀念其他使徒一樣。這婦人的特別使命應加以強調,她是教會內所有婦女的表率和模範。
• 本文由台灣地區主教團禮儀委員會及 香港教區禮儀委員會合譯
「女人,你哭甚麼?你找誰?」
一周週第一天,清晨,天還黑的時候,瑪利亞瑪達肋納來到墳墓那裡,看見石頭已從墓門移開了。於是她跑去見西滿伯多祿和耶穌所愛的那另一個門徒,對他們說:「有人從墳墓中把主搬走了,我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裡了。」他們便跑往墳墓那裡去。
門徒從墳墓回家去了,瑪利亞卻站在墳墓外邊痛哭;她痛哭的時候,就俯身向墳墓裡面窺看,見有兩位穿白衣的天使,坐在安放過耶穌遺體的地方:一位在頭部,一位在腳部。那兩位天使對她說:「女人!你哭甚麼?」她答說:「有人把我主搬走了,我不知道他們把他放在那裡了。」說了這話,就向後轉身,見耶穌站在那裡,卻不知道他就是耶穌。耶穌向她說:「女人,你哭甚麼?你找誰?」她以為是園丁,就說:「先生,若是你把他搬走了,請告訴我,你把他放在那裡,我去取回他來。」耶穌對她說:「瑪利亞!」她便轉身用希伯來話對他說:「辣步尼!」就是說「師傅」。耶穌向她說:「你別拉住我不放,因為我還沒有升到父那裡;你到我的弟兄那裡去,告訴他們:我升到我的父和你們的父那裡去,升到我的天主和你們的天主那裡去。」瑪利亞瑪達肋納就去告訴門徒說:「我見了主。」並報告了耶穌對她所說的那些話。(聖若望福音二十1-2,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