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恆久的等待
近年, 報章或其他傳播媒體均會以一些「人物介紹」, 藉著他們的奮鬥經歷引發出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有些人物可能是身體因患病而備受挑戰、有些人物可能是因着際遇的衝擊而自強不息;然而,很多時候會提及有一些學生因經歷失敗而開竅,最終能「守得雲開見月明」! 其實, 無論他們有何背景、有何際遇?他們的成功都是經過長期的奮鬥、恆久的等待! 因為,在奮鬥過程中,他們也許會想著放棄、也許會因條件的不同而作出正面、或負面的反應; 但是,能持守不渝的卻是長期努力後的成果,實在應受高度的重視。
在本主日的福音中,主耶穌論及精明的管家,以反映出「恆久等待」的美德及態度:「究竟誰是那忠信及精明的管家,主人派他管理自己的家僕,按時配給食糧?主人來時,看見他如此行事, 那僕人纔是有福的」( 路十二42 — 43 ) 。事實上, 主耶穌的講話表達了我們對天國的期待, 需要恆心忍耐: 「要把你們的腰束起,把燈點着…為的是主人來到,一敲門,立刻就給他開門」( 路十二35 — 36 ) 。一方面,我們應有一種隨時準備好的心態;另一方面,在等待主耶穌來臨的時候,生活行為必須恰當。
誠然, 今日的基督徒在信仰的追求上、及對靈修生活的渴望相當熾熱。他們總希望能與主建立親密的關係,但他們卻希望以一種快速即食的方法!若他們真的有這種想法,便與靈性的培育背道而馳。因為靈修生活要求的是恆久、忍耐、謙誠樸實。曾有教友提及要經歷多久,才能進入祈禱的狀態? 我如此回應了他:不要輕看神父、修女的祈禱習慣,我們是經年累月地作恆常的祈禱,更將祈禱時間視作生命的一部份,才能進入不同的靈修層次。所以,靈修生活並沒有任何速成方法,只有恆心忍耐,在不知道的時刻,天主便會給予恩寵,使我們能和祂建立這神秘而甜蜜的共融!
若然, 我們將這福音的信息應用於靈修生活上,這種恆常準備主人回來的態度,便好像我們應時時祈禱, 將祈禱變成習慣, 而非只是有需要時, 「渴求」天主憐憫時的應時行動。主耶穌說:「他二更來也罷,三更來也罷,若遇見這樣,那些人纔是有福的」( 路十二38 ) 。然而,這種恆常的態度為很多教友卻是難事;因為,祈禱生活要求的專注、開放、降服,這一切均與日常的生活節奏不一樣。在一個講求事效、成績的時代,一切都好像在自我的掌握中;然而, 祈禱生活的交付卻是截然不同的生命能量及素質,但這一切卻是我們得到恩寵的泉源:「給誰的多, 向誰要的也多; 交托誰的多,向誰索取的也格外多」(路十二48 ) 因此, 這份在祈禱中的交付,便促進了我們與主的契合。
試想想: 當我們具體地在祈禱生活中交付自己,會有甚麼效果?主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主人要束上腰,請他們坐席, 自己前來伺候他們」( 路十二37 )。如此,主人以相反的行動,報答了僕人的付出:他從被伺候的成了伺候人的,謙誠地作出了自我的犧牲。這個主人的行動預示了主耶穌在最後晚餐向門徒的講話,祂對自己的身份作出了自我的描述:「你們中最大的,要成為最小的;為首領的, 要成為服事人的。是誰大呢?是坐席的,還是服事人的?不是坐席的嗎? 可是我在你們中間卻像是服事人的」( 路廿二26 — 27 ) 。因此,當我們在祈禱中掏空自己、在主前降服時,便好像僕人們束腰點燈,時時準備。主耶穌便能將恩寵傾注在我們的心中,使我們能得到治療而達到自我的轉化。如此,我們便能進入天主早已為我們準備了的末世的宴席:「將有從東從西,從北從南而來的人,在天主的國裏坐席」(路十三29 )。
然而,當我們輕視了祈禱的重要,而將生活的專注放在世俗的物慾享受時,便好像僕人自以為主人尚未回來,而作出的種種軟弱:「……也吃也喝也醉酒」(路十二45 )。僕人們得到應得的懲罰,而我們便好像與主走一條相反的路,失去了祂的恩寵。因此,讓我們彼此互勉,在祈禱中堅忍等待,持久地渴望天主的救恩;主耶穌必然以聖寵報答我們對祂的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