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會憲章》看使命

期數
3676
刊登日期
2014.08.01
作者
林振綱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8 月 03 日

是次由教總培育組與聖神修院神哲學院校長蔡惠民神父合作於學習年舉辦的工作坊,在聖瑪加利大堂舉行,旨在深入研習《教會憲章》,反思今天的教會及堂區生活現況、了解神職和教友的角色、探討堂區議會/牧民議會如何展現梵二後的新精神。我參與了,帶來了一點觸動,想與大家分享。

蔡神父指出教會兩位象徵人物是聖伯多祿和聖保祿,前者代表體制性,後者代表多元性。為我來說,這是回應了當時耶穌首次派遣十二宗徒傳教的囑咐:「你們要機警如同蛇,純樸如同鴿子」(瑪十16),說明了兩種福傳必備原數,缺一不可。梵二前偏重體制性,由上而下,教友只是協助神父做他想要做的福傳工作,但梵二後則提倡多元性,平信徒可獨立自主地做他們認為要做的福傳工作。

但可惜在我有限的觀測,所見到的牧民工作,不論是教區或堂區的,普遍仍採用梵二前由上而下的方法,「純樸如同鴿子」的害怕放手,常要抓著本來是「機警如同蛇」的平信徒的手做事,或是平信徒始終還不想長大,每事都要等神父指示,邊緣的教友就這樣流失了。

可喜的是那天,聽到聖安多尼堂神父從不干擾其牧民議會平信徒的工作,只作支持。我嚮往見到的「無為而治之」的管理哲學,像已在某堂區發生了,真希望此能發揚光大。其實神職人員只須以感恩聖祭、愛與聖言維持共融,其他的不用管太多,梵二後的精神才能得到發揮。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