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藝術的時光】書與閱讀
今年暑假沒有去書展,乖乖地執拾和清理屋內的物品,驚人發現,原來書籍佔了不少空間,真的可以在家中設立一個小型圖書館。書籍種類包羅萬有,其中藝術的佔了大多數,是用辛苦賺來的稿費買回來,其次是信仰書籍,助我靈性成長。
家中有些書籍保存得很好,好像吃了防腐劑似的,成了「書中自有黃金屋」;有些經不起空氣氧化的蠶食,顯得殘舊不堪,破爛如泥,惟有忍痛割愛,把它們葬於堆填區,化為值錢的土地,任由地產商魚肉鄉民。
最近城中流行俗詞「美魔女」,形容中年女性美貌如昔,外表永遠都是青春活力,這些「美魔女」駐顏有術,是否吃了長生不老藥?假如這些書籍能像女士們般「駐顏有術」,一定會把長生不老的知識流芳百世。新加坡有一位泰國藝術家常常給書籍餵食「長生不老」的顏料,然後裝置在新加坡藝術博物館裡。
新加坡藝術博物館展品數量不多,也沒有甚麼特別驚為天人之作。當我走近展場最尾位置,見到有一書架,以為是館方設立圖書角提供給觀眾的「知識補充劑」,於是走去看個究竟,哎呀!為甚麼不能打開?
來自新加坡的泰國藝術家Torlarp Larpjaroensook,別名叫Hern,現年卅七歲,他把這些「書籍」化為雕塑品,裝置在書架上(圖),書架上方掛了十二幅畫,雕塑品用多媒介物料及油彩製成,採用厚塗法描繪,能嗅到陣陣油彩味的書香,可謂新鮮出爐。
Hern認為一般人閱讀這些藝術書籍時,只是走馬看花地閱讀,沒有仔細咀嚼文字,只顧視覺享受書中的圖畫,沒有關心作家寫了甚麼內容。國際級藝術書籍大多是以英文為主,然而,為不諳英文的泰國藝術家來說,的確少了藝術上的「知識補充劑」。有見及此,Hern創作了《書架》(Bookshelf),借助藝術品表達對閱讀的看法。
曾經閱讀《芬蘭教育,世界第一的秘密》這本書,芬蘭學生假期多,上課時數少,沒有補習,也沒有名次壓力,連續兩次在「經濟合作發展組織」舉辦的國際學生能力比評中蟬聯冠軍,尤其在閱讀能力表現居冠。芬蘭教育成功秘訣全賴家庭教育,從小就培養孩子閱讀興趣,父母必須是喜愛閱讀。
有人說世界上最暢銷的書籍就是聖經,作為信徒可能有沾沾自喜的感覺,可是認真研經的人又有多少呢?是否像Hern所言:只是走馬看花地閱讀,沒有仔細咀嚼天主的說話。「聖言成了血肉,寄居在我們中間」(若一14),天主的說話不是寫在木頭上,而是寫在我們心坎裡,天主想我們成為一本「活生生」的聖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