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福團修女畫家訪港
( 本報訊) 「慈悲的面容」畫展八月六至二十一日在主教座堂舉行,展出法國畫家安娜德詩雅修女(Marie-Anastasia Carré)的畫作,透過藝術分享天主慈悲的信息。
八月六日的揭幕禮,先由真福團的安娜德詩雅修女向來賓介紹作品, 然後是開幕祈禱會。安娜德詩雅修女致辭時表示,基督徒藝術的美善提醒人不要甘於平庸,她指美善是靈魂的氧氣,更是人性尊嚴的一部份。
修女指香港人重視美麗,但亦不要忽略內在的美。「藝術提醒我們要重視無形的需要:需要美麗、永恆、絕對、有質量的時間、關係、天主。如果我們忽視內在需要,就會感覺空洞。」她指藝術能滋養人們內在的需要,揭示人的尊嚴,「人的受造,就是為了不斷超越、提升」。
開幕禮由湯漢樞機主禮,楊鳴章輔理主教、夏志誠輔理主教和主教座堂主任司鐸陳志明副主教亦有出席。
湯漢樞機致辭時表示,當天適值耶穌顯聖容瞻禮,安娜德詩雅修女的作品正好配合這節慶,他又期望前來座堂觀賞作品的人士,能從中體會耶穌的慈悲,增加敬主之情,學習耶穌無條件奉獻的精神,「進堂者不忘祈禱,使心靈得到慰藉,從而散播天父慈悲面容」。
談到自己欣賞藝術的經驗,湯樞機指羅馬四大聖殿的名畫,能繪畫聖經中主耶穌慈悲的內心面容和神態,令人肅然起敬,他從而肯定前人的貢獻,並指今日教會在藝術上應急起直追。
他又說,外地很多教堂開放予人入內,透過祈禱俾得汲取上主的慰藉,把主的慈悲精神活現於生活中。
早於七月底的香港書展,安娜德詩雅修女在天主教展區出席分享會並示範繪畫;她八月會為本地教會團體主持多個工作坊談繪畫與靈修,其作品稍後亦會在澳門展出。
安娜德詩雅修女藉藝術福傳
安娜德詩雅修女生於法國一個藝術家家族,大學攻讀視覺藝術,也曾在中學任教藝術科。她修道後投入愛德服務,並在菲律賓一所青年感化院服務其間獲得新靈感,目前專務藝術。
她選用的顏料多為塑彩、水彩,近年也多嘗試濕壁畫(Fresco)創作,畫作分為兩類,第一類服務教會禮儀,為聖堂、祈禱室、避靜中心繪畫,第二類專為福傳而繪畫。
此次活動由教區慈悲禧年專責小組舉辦,並有天主教社會傳播處和教區視聽中心協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