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候任輔理主教夏志誠專訪

期數
3676
刊登日期
2014.08.01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8 月 03 日

教廷七月十一日宣布,教宗方濟各任命楊鳴章、李斌生和夏志誠三神父,出任香港教區的輔理主教;教區將於八月三十日(週六)下午三時於主教座堂為他們舉行主教祝聖禮,本報將刊登三候任主教的專訪──編按

五十五歲的候任主教夏志誠出生於非信徒家庭,父母隨五十年代的難民潮來港,一九五九年他在鑽石山大磡村出生,家有哥哥及弟妹,他在鑽石山度過童年。

他小學時入讀黃大仙的天台小學──由中華基督教會辦的德成小學,小六時他本有意領洗加入基督教,惟因未到受浸年齡十二歲而擱下(那時他十一歲半);後來升讀聖若瑟英文中學,加上家人遷往坪石邨,他便開始在校接觸天主教信仰,「我主動問聖經科教師:怎樣才可以學道理?」一九七二年聖誕節、中二那年他在聖家堂領洗。

聖若瑟英文中學領洗

夏父當海員,不常在家,領洗時學校校長孫保祿修士便請夏母來傾談,看家人是否願意孩子領洗,母親亦同意;而爸爸返港後得知兒子領洗,並不高興。

領洗後他加入學校的輔祭會和聖母軍,也常返學校聖堂參與彌撒,他說中學時開始思考神父的召叫。中五畢業後,他於龍翔官立中學讀預料,亦出任該校天主教同學會會長。七八年畢業後投身社會工作。

後來他加入了善導之母堂,參加那裡的讀經組,一段小插曲卻令他轉往聖文德堂——當時善導之母堂的本堂神父要求加入女輔祭,他不認同這做法,一氣之下便離開該堂區。現在回看,他有感當時年少氣盛,亦知道自己錯解了事情。

朝聖燃起聖召心火

在聖文德堂,夏開始接觸管理該堂的方濟會神父。至一九八一年,他參加往露德及花地瑪的朝聖團,行程中他感受到天主的愛,令他逐步重燃聖召的心火。

回港後他如常在銀行工作,但開始認真地思考人生,「人生只有一次!當然要作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事莫過於耶穌的事,我即時想到『做神父吧』!」

當時他被堂區的方濟會神父吸引──他們親近教友,著重祈禱和靈修。碰巧當時堂區有青年加入方濟會,夏志誠探訪他們,從中對方濟會有較多了解,他亦邀請了梁雅明神父當神師。一九八二年,他向家人表達想入方濟會當神父的意願,卻想不到遭父母極力反對。

家人軟硬兼施,既找親戚勸他,又不再讓弟妹上教堂,還逐少逐少丟掉他的教會書籍。彼此僵持了個多月後,神師勸他暫停入會,著他等候兩年再決定。

一度為修道離家  父母最終領洗

然而父親對他押後作決定亦不接受,氣憤得要他馬上離家。當晚他離家出走,令母親很難過;他暫住朋友家兩晚後,方濟會的神父得悉事件,讓他暫住修院。隨後他日間上班,晚上返修院,事情稍定,約十個月後,他離開了四年的工作生涯,接受修會安排往台灣接受培育。

就是這樣,他加入了方濟會,在台灣輔仁大學讀了一年哲學,接受一年初學,然後回港在聖神修院神哲學院繼續神哲學培育,一九八八年發永願,八九年升執事,九〇年晉鐸。

升執事前,夏已開始服務馬鞍山聖方濟堂,九四年往羅馬進修靈修神學兩年,取得宗座安多尼大學碩士學位。後來他又在美國聖路易大學取得宗教教育文憑,回港後曾服務聖文德堂和天神之后堂。

談到回應聖召期間與家人的關係,夏神父坦言要一段頗長的時間才與父親和好,「修道時,母親不時問我何時回家,父親卻一直對我不予理睬。」直至修道約六、七年後,父親才開始逐步重新接納他,最後也出席了兒子的晉鐸禮。至於母親,她九七年老遠從坪石邨入馬鞍山,前往聖方濟堂慕道,九八年更由兒子為她施洗;而父親約於十年前在聖家堂聽道理並領洗入教。

訪問時談及當年出走的事,夏還有點感觸,「再做一次也很難,也不知自己為何會這樣」。與家人的情就是這樣,如夏早前說,他七月初得悉將獲任命為主教,而教廷仍未公布任命前,他便專誠探訪入住安老院的爸爸,又安排了一次家庭聚會。

喜愛堂區服務與教友走入社區

夏志誠喜愛堂區牧民工作,特別是在較小規模的堂區,能與教友建立緊密關係。在聖方濟堂,他經歷了不同的轉變,由修士、執事,到神父,故與年資較長一輩的教徒較相熟。回想當時剛晉鐸,想做很多事情,某次堂區牧民組卻加以質疑,夏坦言當時亦有不開心,幾年後才明白有旁人提醒為其牧職成長是好的。

他難忘在聖文德堂與教友服務社區的時光,「我渴望走入社區,與社區建立關係」,例如是聖誕嘉年華、到街頭派福傳單張、與教友探訪獨居長者、成立善別組等。

夏神父亦非常看重與教友的合作,他說,服務天神之后堂時,因教徒人數少,每事親力親為,而他也會聆聽教友意見,讓教友發揮才幹,一同建設教會:例如聘請堂區秘書,他會連同牧職修女、堂區牧民議會主席一起甄選。

活出方濟精神  也是貢獻教會

多年的修道生活,夏志誠一直致力發揮小兄弟會「微末心、手足情」的精神。「若能把這精神活現出來,便是貢獻教會。」他說,「微末心」指常常想起天主,天主在,我們便處微末,這不只是謙虛,更要通過自己讓神聖臨現出來。他說,現今社會,人更需要有「微末心」,他舉出關注政制發展的例子,若明白天主在,即使同是維護人權,方式便有不同,亦不留於人與人的爭鬥之上。

至於手足情,他說,天主在,人與人之間便不是敵人,而是兄弟,即使在爭取(社會公義)的時候,說話和行動便會有不同;且不同政見的人亦可是兄弟姐妹,不用把對方視為魔鬼,述說訴求時也不用攻擊別人。

他說,要培育這份靈修,教友可多祈禱,讀聖經,親近天主;他欣賞本地教友熱心接受不同學習機會,讀不同課程尋求知識,他鼓勵更多人熱心祈禱。

牧徽格言「平安.美善」

夏志誠說,他會以「平安.美善」(Pax Et Bonum)為其主教格言。這是聖方濟悔改後傳福音時,遇到別人便說這話:「祝你平安、美善」,而美善本身便是天主,而人來自天主,所以也是美善的。

八月三十日的祝聖禮上,他雖然要除下方濟會的啡色會衣,穿上主教袍,往後也會入住堅道的教區中心,但肯定的是多年來方濟會給他的培育、聖方濟的話會繼續陪伴他。(詠 /明)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