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課程培育基金廿周年

期數
3677
刊登日期
2014.08.08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8 月 10 日

(本報訊)教區教友培育基金「海外課程培育基金」踏入二十周年,基金董事局主席與受助教徒均表示,資助信徒到海外接受培育,能豐富本地的神學與牧民工作,從而推動教會發展。

基金董事局主席陳志明副主教早前對本報說,本地教會資助教徒接受海外培育,能藉此吸納世界各地的神學思維,以達致信仰與培育多元化。他說培育基金能帶動並延續培育風氣。

海外課程培育基金從一九九四至二○一三年共有七十一人次受惠,資助額共五百二十七萬港元;六月三十日頒發新一批資助,再多五人受惠,資助額共四十九萬元。

「不少曾獲資助的教徒為本地培育機構執教,學以致用。」陳志明指目前有四位博士學員,期望他們學成後回港後能服務教徒。

他說歷屆海外學員曾到歐美、亞洲,以及澳洲深造;過往課程培育基金每年只把三分一資助額投放予海外課程,三分二留給本地課程,十年前起改為各佔一半,而海外課程更會資助學員的部分生活費用。

曾到柬埔寨傳教四年的教友傳教士雷韻詩於〇九年得教友培育基金資助,前往菲律賓修讀領袖培育、門徒訓練和靈修指導課程。

一一年自菲回港後,雷在天主教教友傳信會擔任牧民工作者兩年,她說,服務柬埔寨期間令她察覺自己的不足,故到海外進修,「既能學習當地的信仰和生活文化,亦能把過去的傳教經驗融入理論當中」。

雷韻詩說,在菲律賓接受培育時,神父鼓勵信徒、青年組織在彌撒上證道,令她有機會與人分享信仰,從而培養出說話的技巧,讓她日後在牧民工作上更得心應手。

她指教友培育基金為有意服務教會的平信徒提供經濟支援,海外學習更可擴闊視野,有助學成後建設教會。

另一接受資助的信徒林佩卿說,基金資助她在海外進修時的部分開支,讓她感到教會肯定她從事宗教教育這專業。

林佩卿一一年到美國的Fordham大學修讀宗教教育哲學博士,赴美前她在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發展中心工作,負責撰寫宗教課程教材套,去年回港後,她即重返原本崗位擔任課程主任。她說赴美所學亦能幫助她撰寫宗教教育教材。

她現正撰寫有關研究香港宗教科的博士論文,並以中心的教材作為個案研究,探究天主教教育與儒家思想能否互相配合:「香港作為華人社會,受儒家思想影響,我進修宗教教育,期望可以善用中國人固有的智慧,套用在宗教教育課程內。」(鄧/詠)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