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顯主榮

期數
3783
刊登日期
2016.08.19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8 月 21 日

 


 

天主教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八月六至二十一日舉辦「慈悲的面容」畫展,邀請法國畫家安娜德詩雅修女(Marie-Anastasia Carre)來港示範並展出畫作,透過藝術分享天主慈悲的信息。是次活動由教區慈悲禧年專責小組舉辦、天主教社會傳播處和教區視聽中心協辦。

--編者

 

安娜德詩雅修女: 美善,是靈魂的

大家好,我是德詩雅修女。

歡迎各位喜愛美善、熱愛天主的來賓! 

感謝湯漢樞機、夏志誠主教、楊鳴章主教邀請了我到你們的教區,也多謝陳志明副主教在這慈悲禧年,讓我來到你的座堂。感謝所有為畫展預備的人、捐助者及義工。沒有你們,這畫展沒可能達成。

但陀思妥耶夫斯基說:「美麗將拯救世界。」自從我來到香港後,在街上行走時,我發現到香港的美麗:不規則的高樓大廈、處處的綠葉……像個大調色碟! 

我在很多地方都看見「美麗、美……」,原來都是關於外表的美容、身體的美麗,這證明香港人是多麼著重美麗。這種對美感的追求,雖然只是外在美,也是重要的;但同時也提醒了我們內在的美。

藝術令我們有很深的反思,我們不只為物質而創造。藝術,提醒我們有無形的需要:需要美麗、永恆、絕對;需要有質量的時間;需要關係;需要天主。如果我們忽視內在需要,就會感覺空洞。

藝術,能開始滋養我們內在無形的需要,揭示人的尊嚴。人的受造,就是為了不斷超越,到更高的境地……

教宗本篤十六世說過,藝術工作可以「打開永恆的一扇門,前往一個不凡的美麗、真理。藝術作品,可以打開靈魂、理智的眼睛」。

透過基督徒的藝術,這種美善提醒我們:不要甘於平庸。美善,是靈魂的氧氣,是人性尊嚴的一部份。

教宗本篤十六世又說,美善,能夠跟人心對話,感動人的心靈,傳揚一個信息,助我們舉心向上。有多少次,藝術家的創作提醒我們關於天主,幫助我們祈禱,引領我們悔改。

當大家看到這個畫展就會明白,為甚麼我會這樣被天主的慈悲面容深深吸引,就如教會一樣。為甚麼?因為慈悲不是沒有生命的,慈悲是一個人!在耶穌基督內,天主取了一個容貌與我們相遇。無形的天主取了一個神態,像兄弟、朋友、生命的老師、也像父親⋯⋯與我們相遇。

因著「天主降生成人」,天主向我們展示了他的目光。天主想凝望我們,他期待我們接受他的愛情。這是我們最容易、也許也是最難做到的:容許天主愛我們。

這是教會內很特別的一個時刻,讓我們有一個新的機會⋯⋯就讓我們以自己原本的模樣,與天主對話。

事實上,二千多年前,耶穌的目光改變了很多人的生命。這麼多個世紀過去了,他的目光也有同樣力量。要表達耶穌的面容,似是沒有可能⋯⋯ 像馬克.夏卡爾說,世紀以來,畫家將他們的畫筆蘸在色彩的文字當中,那就是聖經。就像他和其他畫家,我也嘗試畫出耶穌無條件的愛情,他的容貌。

我的使命,是畫出耶穌獨特的眼眸,讓我們有機會與他對話⋯⋯ 信仰不止於教條,而是關於一份愛。所以,我嘗試表達天主與我們這份獨特的關係。這不止為修女的! 

我認為「藝術顯主榮」這個行動是一個革新:是聖神今天給我們的徵兆! 

在不同的國家,我發現到不同的行動,將藝術重新帶回教會之中:法國、美國、歐洲、甚至香港。基督徒是被召叫成為美善的守護者。

基督宗教藝術是一個橋樑。連接人與天主、福音與我們、基督徒與非教友、連接不同文化。藝術超越文字,因為它捉住我們的感受; 而感受是無分國界的。

今天的喜訊是:藝術不是說法文、英文、廣東話⋯⋯ 藝術是與心靈對話。

關於這個展覽的意見:一幅畫,需要時間去與我們對話。大家可以自己再回來,或跟朋友、家人一起。我希望這展覽將會成為默想、默觀的地方。讓大家默想天主的聖言,與祂對話。

這個展覽提醒了我們,在信仰當中,圖像的重要性。所以,我今天也將這小小的聖相送給你們,你們可以隨身攜帶。⋯⋯

藝術,沒有了友情的話,不能傳遞美善。請大家將美善帶回你們的家、你們的心、你們的人際關係當中。 

安娜德詩雅修女介紹

嘉希.瑪利亞.安娜德詩雅修女(Marie-Anastasia Carre, 簡稱德詩雅)生於一個法國藝術家家族,大學時攻讀視覺藝術,也曾在中學任教藝術科。

後來,她在信仰路途上經歷到徹底的皈依,更聆聽到天主召叫她度奉獻生活,於是,德詩雅毅然放棄藝術工作,加入天主教真福團成為修女。幾年間,她在法國的修院接受培育,並宣發神貧、貞潔、服從聖願。

意想不到的是,德詩雅修女隨後被派遣前往菲律賓一所青年感化院服務,又被任命為青年策劃藝術活動。在那裡,她重新發現:透過接觸藝術,許多人的生命被重新灌注一股力量。修女重新拿起畫筆,再次跟豐富的色彩邂逅;但作品風格卻徹底改變了。她就這樣經歷了自己「召叫中的召叫」,團體繼而委派修女以藝術作福傳。

為德詩雅修女看來,藝術同時也是一趟經驗天主的旅程, 「每一幅作品背後;每一次設計、繪畫以前,我都先讓自己被天主聖言滲透。創作過程是我對天主聖言的回應。繪畫,也可以是一個加深信德、望德與愛德的進程。」

她的畫作分為兩類:服務天主教會禮儀(為聖堂、祈禱室、避靜中心繪畫);另外,以畫作去傳福音:「我把作品視為傳教士:願它們前往天主派遣之地,為天國效力。」 在她的創作中,最常出現的主題有:面容、眼眸、相遇、內修生活、人與天主的關係⋯⋯ 

德詩雅修女也應邀出席各項福傳活動,其中是在群眾中作現場繪畫(從聖誕市集、到大型佈道會)。這些機會,她視為「繪畫講道」:圖畫在靜默中形成,但天主的聖言卻一直在說話。同時,她也主講「繪畫與祈禱」避靜,邀請基督徒藝術家默想聖言、讓創作成為一個途徑,去表達畫家所領受的恩寵。

她選用的顏料多為塑彩、水彩,近年也多嘗試濕壁畫(Fresco)創作。她常在顏料中加入濃厚、粗糙的微粒,營造特別質感:圖畫好像被雕刻在畫布上,正如聖言也應該銘刻於我們心中。不論顏色、物料,德詩雅修女每一幅作品,都呢喃著對天主的渴求。

今年八月,德詩雅修女的畫作於香港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及澳門展出。

 


 

安娜德詩雅修女出席書展活動
繪畫耶穌面容 展現基督信仰

 

(本報訊)從法國來港的天主教真福團德詩雅修女, 七月二十四日出席香港書展天主教展區的i-talk環節時分享藝術與信仰的關係。

德詩雅修女分享她的信仰歷程:「我從藝術認識天主。」她表示,在大學修讀藝術時曾一度遠離天主,「聖誕節時我拒絕參與禮儀,而與藝術系同學到比利時布魯塞爾的街頭畫畫」,她當時在路上見到一幅用粉彩繪畫的宗教畫像,深深被其所吸引,「當時正下雨,雨點灑落在畫中構成閃亮的圖像,真的很美」,她事後發現,當自己刻意離開天主時,祂卻透過藝術的語言和她說話。

談到其創作靈感,她表示主要來自天主的聖言,亦會在祈禱中、信仰生活經驗,或從不同時期的藝術家作品中得到啟發。修女鼓勵從事藝術創作的信徒也可以這天賦才能去讚美天主,「我相信藝術家的召叫來自聖神。任何人也有召叫,故此不必害怕去回應天主」。

席上,德詩雅修女即場繪畫耶穌的面容,她先素描出閉目的耶穌面容,以示耶穌閉上眼睛祈禱時與天父有著親密的關係。她隨後以顏料再次繪畫耶穌面容時(上圖), 以藍色為主色,修女解釋:「藍色代表夜晚,表示耶穌時常在晚間向天父禱告。」她鼓勵信徒效法耶穌的祈禱方式,每晚祈禱與天主相遇。修女表示,藉著禱告能與主逐步建立愛和關係,「友誼需要時間建立,耶穌正是我們最好的朋友」。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