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門檻高!窄門而已!
曾有一個堂區在新教友聚會時對一個善會有如此的評價:這個善會的門檻很高,不容易加入的!其實,這句說話有一點諷刺!作為一個信仰團體必然有它一定的要求,我們如何評論容易與否?正如,當一位有興趣認識信仰的人,我們必然會邀請他加入慕道班,而在慕道過程中,他不單學習要理、加深對信仰內容的認知;且要增進與主耶穌基督親密的關係。然而,這是一項需要人付出的經驗;慕道者需要「放下」一些既有的價值及規範,而「接受」一套新的倫理價值及道德規範,且要經驗天主是愛。因此,當候洗者接受洗禮時,他便公開表示願意死於舊我,活出新我,也就是與主耶穌一同復活的新我。若然,他們甘願接受這份使命,為何他們不能接受在信仰團體的要求下,得到信仰的紮根 !因此,面對信仰團體的一些要求時,不單不會因門檻高而放棄;反之,應接受這份從窄門進入的恩寵!
在本主日的福音中, 由於有人問主耶穌: 「主, 得救的人果然不多嗎? 」( 路十三23 )於是,主耶穌便作出如此的回應:「你們竭力由窄門而入罷!」(路十三24 ), 其實,這是一個在耶穌時代, 猶太人彼此爭論的議題:誰能進天國?但是,在路加的描述中,卻與主耶穌早前所講的言論拉上了關係: 芥子長成大樹,飛鳥在枝頭上棲息;酵母在三斗麪中, 直到全部發酵(路十三18 — 21 )。主耶穌拒絕接受猶太人所猜測的數字, 反而注重人因著對天國的嚮往而達致心靈的皈依。
然而, 在人品格的陶成上,及在靈修生活的操練上, 從「窄門而入」實在是一個很貼切的訓言。為基督徒而言, 品格的陶成及靈修的操練是生命成長的共有元素, 缺一不可!但是,這兩者的滿全並不是「唾手可得」,而是需要人的努力。品格上, 當然要因應每個人的氣質、性格、及需要;但在靈修操練上,品格陶成亦能在屬靈生命的整合一併滿全。誠然,這整合的過程並非一件舒服、容易的事;它需要人很強的意志、及在痛苦艱難中的堅忍。故此, 主耶穌說:「因為將來有許多人⋯⋯ 要想進去, 而不得入」( 路十三24 ) 。當這成長的過程需要人付出如此巨大的努力時,很多便會放棄,而沉醉於現世物慾的享受。他們或許會認為自己已領了進入天國的入場券:領受了入門聖事。但是主耶穌卻指出這種屬靈關係並不有效:「幾時你們望見亞巴郎、依撒格、雅各伯及眾先知在天主的國裡,你們卻被棄在外, 那裡要有哀號和切齒」(路十三28 )。這就是說:人的身份、背景並不是得救的原因;最重要的,是人如何實踐這身份的意義和價值。
作為基督徒, 我們也不要只以基督徒身份而自居;相反地,我們應實踐這身份的使命。主耶穌在世的生活芳表就是我們實踐使命的典型。在祂內,我們找到了真正的生命 ! 但是,有很多信眾只將基督徒的身份作為一件「外衣」,使這件外衣成為身份的象徵,且以之行使某些特權。可惜,如此的生活經驗實在抹殺了他們因信仰主耶穌的恩寵,未能因著主耶穌的典範而改變自己、悔改皈依。此外,有些信眾卻將信仰視為生活優次的一份, 而將信仰放在一個不先不後的位置。當有其他優次時,便將信仰忘記得一乾二淨、視為可有可無!若然如此,進入天國便變得很遙遠!
因此, 「窄門而入」便成為很有意義的條件。因為天主對我們是有要求的:祂雖然是慈悲的天主,富於憐憫;但是祂亦是一位公義的天主,祂不會溺愛我們。因為,在天主的愛內是沒有瑕疵的;故此, 我們應追求滿全為能進入天國。我們應放棄那些阻礙我們進天國的障礙:物慾的貪念、人性的驕傲及其他種種軟弱, 而追求屬靈的精神價值,且在生活中以愛還愛。我們應將福音生活成為我們生活的全部, 使福音價值能不斷轉化我們, 好使我們能在主的愛內重生。因此,若然你覺得在堂區生活中,有一些善會團體設有一個較高的門檻,而這門檻並不是人為的,而是為增強信德、固守愛德有莫大幫助時,這不就是培育信仰的好園地嗎?為何遲延?從「窄門而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