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青委會委員林慧婷

期數
3783
刊登日期
2016.08.19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8 月 21 日

青年信徒林慧婷五年前回港定居後參與英語青年團體,與外語青年分享教會普世經驗, 並鼓勵青年加入團體, 經驗信仰。

林慧婷自二○一三年至今獲委任為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委員,專務關顧英語青年團體, 她說:「青年需要團體感,而DEY(Diocesan English Youth)是一個讓他們以英語分享信仰的平台,藉著朋輩間互相支持, 好能在教會生活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根。」她亦參與聖德肋撒堂英語青年組「STAY」,幾年間又積極參與世青、亞青,剛過去的七月她便與外語青年及外籍神父參與波蘭世青節。

在英國出生的林慧婷於公教家庭長大,小學三年級回港入讀國際學校,在學期間分別於玫瑰堂及聖德肋撒堂初領聖體及領堅振,完成中學後再負笈英國升學修讀管理學及中文,畢業後她於倫敦跨國公司擔任策略顧問,專研宏觀經濟研究及分析,及後被調派到北京四年後始回港定居。 

離開北京回港前, 她曾詢問過當地外語團體中一對在港生活過的馬來西亞夫婦,「他們介紹我到公教進行社參與『英文201』聚會,返港後我隨即開始在這裡的信仰生活」。

她承認回港初期, 香港一切為她都很陌生, 亦對於自己的身份認同存在著疑惑;然而她投入的信仰團體激發起她以香港為家的想法。

林慧婷表示,在香港有不少像她一樣的青年被形容為「第三文化小孩」(Third Culture Kid),意指跟隨父母在異地生活的孩子。她認識的朋友中,有在港出生、本地學校讀書的菲律賓籍友人;亦有菲籍朋友在美國出生、香港成長,「似乎每個地方也是他們的家,又似乎都不是」。林氏指出, 經常在跨文化環境中成長的他們,容易出現身份認同的疑惑。

她於二○ 一一年跟隨聖亞納堂英語團體參加西班牙普世青年節,首次體驗到教會的普世性,「不同國籍、種族、文化的信徒青年在一起的感覺很好,感到『真正回到教會的家』」。

返港後, 她希望把這種普世信仰經驗帶給在港的外語青年, 二○一二年五月她與神父及其他外籍青年推動教區英語青年團體DEY(Diocesan English Youth),期望DEY具備「友誼、靈修、培育、服務」幅度,能支援英語青年團體的發展和牧民需要。組織最初的成員來自約七個堂區的外語青年信徒,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的神父亦有分參與。

林慧婷於去年中開始任職教區婚姻與家庭牧民委員會牧民幹事,協助推動教宗聖若望保祿二世的「身體神學」,向信徒提倡「惜身文化」,分享人性之愛,性的整合,以及貞潔等課題,「返港後, 我愈來愈感受到須回應天主給我的使命,因我很愛天主,渴望把祂的美麗與更多人分享」。

她表示,自己一直有思考修道聖召,「因著參與教會團體,更了解自己與天主的關係, 團體讓我拉近與主的關係,更令我懂得去聆聽天主給我的召叫」。她說,不論天主最後為她安排怎樣的道路,她也會接受, 「我學會開放自己的心,把它交給天主」。(高)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