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耶穌會高照民神父

期數
3678
刊登日期
2014.08.15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8 月 17 日

(本報訊)本年是中國與法國建交五十周年,來自法國的耶穌會高照民神父(C. Corhini)受惠於歷史潮流,半世紀前開始到中國服務。他把耶穌會先賢利瑪竇的交友精神推陳出新,透過耶佛交談以期為教會注入新動力。

八十五歲高照民神父六月二十七日對本報說:「昔日利瑪竇等耶穌會傳教士於明末清初來華把科學與技術、信仰帶到中國,今天我們要做相反的事,把中國的文化帶給教會。」

他說,基督宗教在西方面對挑戰之際,中國文化能夠為教會復興帶來新的養份。現今教會正推動新福傳,他說這交談能夠幫助教會注入新的價值以回應社會。

高神父去年慶祝晉鐸五十周年,他說鐸職中最為深刻的,是過去二十多年所從事的與佛教交談,包括到訪中國百多所寺廟作交談及學術研究。談到選擇以佛教為交談對象,他說「現在中國崛起,正在復興傳統文化,也尋求人文價值,同時向外地推廣自己的文化,其中佛教思想佔了重要部份」。

高照民原是法國馬賽的教區神父,他在「工人司鐸運動」結束後離開工廠,於一九五四年起服務堂區。

他指中國共產主義在那個年代深深影響歐洲,加上從講座及書本中得到啟發,遂希望加入修會或傳教會到中國服務。他一九五八年透過加入耶穌會一圓海外傳教夢想,首先到台灣學習中文兩年,再回到法國完成神學培育,為前赴中國做好準備。

一九六四年,時任法國總統戴高樂(C. de Gaulle)與中國建交後,高神父透過交換生身份到中國內地,在當地教授法文,認識了不少中國朋友。然而六六年爆發「文化大革命」,他被迫回國,惟趁這個時候完成了博士學位。

他一九八○年到台灣擔任堂區神父六年,八六年再次應廣州外語學院之邀到當地教授法文。他說萬料不到闊別中國十多年,中國的朋友仍然記得他,找他聚舊。高神父在台灣及中國習得一口流利華語,一九九○年應日本教會邀請服務當地華僑。

高神父早於六十年代就在台灣探訪佛教團體,他在澳門利氏學社的支持下,從二○○三年開始探訪中國內地多個地方約一百六十所重要的漢傳佛教寺院。他把四年的所見所聞寫成《中國佛教寺院》,並譯成英文,由澳門利氏學社在○八年出版。

他在參訪的過程中獲佛教徒友善招待, 有次他更為三百名僧眾演講,分享他對信仰的理解。他亦喜見有他認識的高僧後來參與了在亞西西舉行的跨宗教為和平祈禱聚會。

「我認識佛教是為了交談,非皈依佛教或要成為佛教徒,兩宗教對善的追求都是一樣的。」高神父近年許多時間都住在香港,他說很喜歡香港,但惋惜未有學會廣東話。

他說一直學習利瑪竇著作《交友論》的精神,誠懇對待中國人:「要給人信心,就要跟對方說真心話。」他一直珍惜與中國人的友誼。(鄧)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