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日教理】悔罪回頭

期數
3681
刊登日期
2014.09.05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9 月 07 日

厄則克耳先知在以民被虜往巴比倫後,對以民苦苦相勸。亡國除了是因為國民背離上主的盟約以外,先知認為每個人都有責任,因此需要人個別地改過,並且盡力規勸尚未悔過的弟兄。則三十三章10-20的經文中,先知肯定天主是慈悲的,願意寬恕悔過的人。今天的聖詠正好是先知的肺腑之言:不要再心硬(詠九五8—9)。

瑪竇福音是關於耶穌教訓門徒(14—18章)應有操守後的尾段。這段聖經可能反映瑪竇所屬的團體,在生活福音時面對磨擦可以怎樣做──兄弟互相規勸。這規勸之道比厄則克耳先知的規勸態度行前了一步。並非一次規勸便了事,而要一而再,兩人同行後再交由教會去處理。看重基督徒在團體中要好好活出互愛,所以藉著共同祈禱向天主求助佑,促使悔改是重要的。兩人以主名一起祈求常常得主答允。

保祿書信領我們進入讀經的重心。信從基督,一切行實均以愛達致滿全(羅十三10)。猶太經師追尋滿全法律,把愛主愛人推崇備至,但偏於在團體及法律之內。如今,基督徒要愛所有的人。這樣去愛使人經驗到真正的自由,超越法律的框架。「你們不可再欠人甚麼」(羅十三8)。

欠天主,欠人甚麼的,這就實在是人背負著罪過後的重擔。耶穌宣講,自開始就呼喚人悔改(教理1427)。耶穌主動接近匝凱,匝凱深受感動,賠補過錯(參閱路十九1—10)。宗徒保祿在基督召叫後完全改變過來。這是保祿「知罪,蒙恩」的後果。聖奧思定的悔過自新是知名的。 他在《懺悔錄》中形容悔過會經歷:一.在人生命中處於轉變的張力中;二.經由對過去的生命有所領悟後而達致新的生命整合;三.感受到罪過被寬恕及受憐憫;四.經歷天主的恩情,召喚去過一個新的及更好的生命。

悔過是一個人徹底改變他生命的終向,轉向仁慈的天主。轉變可以是即時的,也可以在經歷一段時間後逐漸達成。然而,悔改必然涉及整個人多個向度及層面的徹底轉變,並在一生中持續。皈依基督有幾種特性:

(一)按教會一貫理解,皈依涵蓋教會幅度。信仰天主雖然是個人的行為,但並非純粹一個孤立的行為。能够走到相信天主的愛這地步必然和其他人有所關連。信仰是經由人去代代相傳(教理166),而且整個教會團體被召喚去皈依。

(二)皈依並不會停留於人的內在轉化。人需要整全地皈依基督,遂自然表達於外在的行為中(教理1430)。

(三)人長大走向成熟的過程中,由於世界上罪惡存在這事實,並且人也有其私慾偏情,故此人在行走皈依的旅途中不時有犯罪跌倒的時刻。唯有信靠天主給予赦罪及重新開始的恩寵(教理1432)。

(四)七件聖事不單是人在天主恩寵內長大及成熟過程的標記,也是基督在我們內及在教會內生活行動的事實。基督在聖事內治愈,轉化,聖化我們(教理1129),策動我們不斷在皈依過程上前進。

(五)皈依不會止於接受教會一大堆的教會訓導及條文,或那些使人讚歎的教會文化及藝術,而是要領導我們走到十字架上的天主子面前。皈依就是要與這位愛我們的耶穌基督相依,傾慕祂,以愛去回應祂,居於祂內,讓祂在我們內去愛祂所愛的。

 

生活反思/實踐

  • 閱讀聖經有關匝凱,保祿。他們經由耶穌而悔改。反思有否經由耶穌而悔改的經驗(祂是我的道路,真理,生命),並把經驗寫下來,激勵更新。
  • 耶穌囑咐我們互相愛護,在互愛中彼此規勸。這是建設基督徒團體重要的責任和方法。在恰當的情況下嘗試實踐規勸。

 

• 教區教理委員會/教理中心供稿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