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者之歌】善 牧

期數
3681
刊登日期
2014.09.05
作者
葉定國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9 月 07 日

天主的召叫實在奇妙,十年前的聖若瑟瞻禮,我和吳書成神父登上祭台,從陳樞機的覆手中,領受聖秩聖事,因而成為主教聖秩的合作者、以建樹基督的身體──教會。我們以牧者的身份成為基督的僕人,服務天主子民。

回想我的聖召歷程,除了是天主的召叫外,有兩位善牧的榜樣,深深吸引我去尋找天主的召叫。第一位善牧是劉蘊遜神父,他給我的印象是嚴肅、堅毅、恆心,外冷內熱的牧者。記得中學三年級派位試後,我能升讀原校,但因學校要搬遷往港島東區山上,加上我家亦要搬往九龍。所以,我要在九龍區找一間天主教中學。選校過程中有點困難,當年學額有限,加上很多學校不收取中四外來學生。最後,我嘗試到彩虹天主教英文中學敲門,正進入校門,看見一位手拿水壺的老人,沒有表情,外表好似一位校工。我問他校監辦公室在那裡,他於是領我進入辦公室,還叫我坐下,原來他是劉蘊遜神父。幾分鐘的見面,他只叫我放下成績表,回家等待結果。幾天後,收到學校電話,我獲得取錄。回想這一刻,我十分感恩,因為劉神父給我一個希望,讓我在該校就讀,使聖召的種子播入我的心田裡。該校宗教氣氛濃厚,每天早會祈禱,以及校監、校長努力推動信仰培育活動,令我在信仰上不斷成長。其實,該校孕育出四位教區神父。我心想若果得不到劉神父的幫助,可能今天我不是一位牧者。

第二位牧者是陳達明神父,陳神父給我印象是心地善良、熱愛聖言和富正義感。我家搬到九龍東後,陳神父出任九龍聖若瑟堂主任司鐸。當時,我認識他不深,只知他在感恩聖祭中,用聖經取代禮儀書。他鼓勵教友自己翻開聖經,尋找當天的禮儀章節,還有在答唱詠的部份,以對唱形式去唱聖詠。他時刻提醒教友勤讀聖言,並在生活中實踐福音精神,可見他是一位有靈修深度的牧者。我亦欣賞他敢言、正義和關心社會的作風。我記得聖堂附近有啟德越南難民營,當時每月都有零星的暴力在營內發生。陳神父精通越南文,為營內難民翻譯和進行探訪,了解他們生活的情況。在堂區裡,陳神父很關心青少年,記得他推選了我和另一青年,參加普世青年節,看到他積極培育青年人的信仰和推動聖召。世青節後,聖召的種子已在我心中開始萌芽,經過多次與陳神父作靈修輔導,他鼓勵我作出人生抉擇,回應聖召。他作我的推薦人,寫信給聖神修院院長,就憑此機會,我加入了修道行列。回憶起這位善牧,我實在感恩,現在我和另一位參加世青節的青年(盧伯榮),已成為神父了。

兩位令人欽佩的善牧,已完成天主交托給他們在世的使命,他們是在仁愛和謙遜中,將自己完全交出。雖然他們已在天鄉,但司鐸的職務仍要我們繼續去完成,我提醒自己,教會還有很多善牧,他們都是我步履上的明燈,與他們一起去學習保祿宗徒的美德:「凡是真實的,凡是高尚的,凡是正義的,凡是純潔的,凡是可愛的,凡是榮譽的,無論是美德,無論是稱譽,這一切你們都該思念。」(斐四8)一位好牧者,就必須依靠天主,信賴天主,還要以祈禱的生活和愛德服務表達出來,正如梵二大公會議所說:「司鐸們無論在專務祈禱,或是宣講聖道,或是奉獻感恩祭及施行聖事,或是為他人服務,就是同時在增加天主的光榮,並幫助人在天主生活中前進。」《司鐸職務與生活法令#2》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