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間】由恐懼到祈願

期數
3784
刊登日期
2016.08.26
作者
楊志強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8 月 28 日

誰都沒見過龍。但說來也奇,在古老的神州大地,人們常愛說龍畫龍。在遙遠的史前,人們喜歡把自己說成是某一神物的後裔,龍也許是某一部族想像中的祖先(但苦無證據)。雖然說夏、商、周三代皆以龍為祖神未免武斷,但從文獻和文物看,可以相信,由還沒有文字的時候開始,龍就是中國人幻想中的神物。儘管這幻想多式多樣,因時、因地、因人而不同,這幻想卻從未停息。

如果我們相信,崇龍是從拜蛇開始的, 這習俗便一點也不神秘。世界各地的初民幾乎都曾把蛇當作神物。以西方文化的兩個源頭來說,希伯來人是反對物神崇拜的,但蛇的神奇蹤影卻無處不在:如伊甸園裡,誘惑亞當吃知善惡樹之果的是蛇;梅瑟和法老王過招,其中有個情節是棍杖變蛇。在歐洲中世紀,好些十字架上雕刻的是一條纏繞架上的蛇……沒有任何文化能在真空中繁衍,更早時閃族或迦南一帶的傳說或習俗難免殘留在猶太先知的筆下, 且基督教文化在發展過程裡也汲取了不少異教習以為常的事物,能成為西方的主流信仰便免不了對其他文化兼收並蓄。希臘神話裡也有不少蛇怪神通廣大,在早期的出土文物中,最重要的神祇,包括宙斯、狄奧尼索斯、阿波羅和雅典娜等的畫像旁,許多都畫有蛇,直到後來奧林匹斯諸神體系的地位確立了,這些以蛇來表示神的威力和性質的圖像才告消失。北歐和南歐文化都有過一段史前印歐系文化席捲而來,覆蓋在原生土著文化上的歷史,北歐神話也說有條巨蟒在海裡把懸浮其上的世界圍攏, 首尾相銜,到神界的黃昏來臨時便會出來作亂。

可見蛇不分中外,自古都象徵著非同小可的神力。但最初並不具有後世的超拔性質,它並不令人們的心指向天上,而是提防著地下。近來好些談龍說龍的書,愛把對龍的熱情澎湃的國族想像硬塞到我們的祖先的腦袋裡去,愛自家的種族本是人之常情,但以自家的胸懷澆原始人的塊壘,是會鬧笑話的。心靈史和圖像學的常識告訴我們,最初人們用祭祀來討好的通常是地祇而非天神,後者是直到人們對自身的存在有了許多認識之後,才把人性投射其上的較高階段的產物。原始信仰基本是巫術,內容總是指向用安撫或哄騙的辦法,防止各式各樣的鬼怪跑到地上來作崇,給人帶來各種各樣的災禍,而蛇正好是從幽暗的地下世界竄入人間的最耀眼角色,把它視為神物,不是出於崇敬,而是出於懼怕。古文「蛇」從「它」,據說源自初民平素相見的口頭禪「無它乎」(你沒有碰上那話兒吧?),可見對蛇畏懼之深。有說這是因為人人怕遭蛇咬,其實,能傷人的豈止蛇一種動物?想必在初民眼裡,蛇是一切妖物或無形災禍的承載者,見之若見瘟神,於是由懼生諛,由諛生敬,由敬而神而化之,把它想像為高高在上的神物,並且把這與日漸感悟到的天道(其實是對人性與人道領悟的投射) 聯接起來,蛇便化而為龍。由拜蛇到崇龍,是由恐懼化作祈願,由蒙昧步入文明的轉化過程。(說龍二)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