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公布政改框架之後

期數
3682
刊登日期
2014.09.12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9 月 14 日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八月底就香港二○一七年的普選定下框架,有關決定令不少港人失望,部分人指這令民主回歸的夢破滅,又準備以行動表明爭取普選的決心;有人則認為享有一人一票的選舉比沒有的好,可先接受此安排「袋住先」,然後再改良選舉制度。

此前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委員長張德江及副秘書長李飛南下會見立法會議員,令許多市民認為政改仍有討論空間。然而人大報告卻未有回應港人平等而普及的選舉訴求,更被指為「落閘」,這些原則包括:成立一千二百人的提名委員會(提委會),並參照選舉特首的選舉委員會組成方法,即由四大組別組成,負責提名特首;候選人須獲提委會過半數支持;參選人數定為二至三人,再由合資格的選民一人一票選特首。

更者,政改討論中,中央官員以國家安全為理由,而預設篩選,把收緊選舉合理化。客觀上,此理由實難為港人接受。

面對此政改框架,市民百感交集,有無奈,卻更多認為中央失信於三十年前《中英聯合聲明》的承諾。

無獨有偶,本年也是美國頒布《民權法案》五十周年紀念,此法案被譽為當地民權路上的里程碑,也可說圓了馬丁路德金牧師畢生以非暴力追求種族平等的夢。然而,這成果實則是此前眾多人民的努力所換取而來。而一九六四年七月二日頒布《民權法案》後,還有其他確立民權的法案須繼續爭取、訂定和落實。

翻開這民權發展史,亦見到除美國外,不同地方亦有類似由民眾自發、爭取基本人權的運動,它們也是經過長年累月的堅持才能換來丁點兒進展的。

過去多年,香港基督徒關心民主進程,天主教認為「政制及行政人員的遴選,可由公民自由抉擇」(《論教會在現代世界牧職憲章》74節),不少人亦冀盼真正普選的來臨。

香港教區當局在過去十三個月便曾兩度發表文件,期望各方盡力解決當前政改困局,以建設更民主的政制。教會當局亦提醒,追求民主政制的同時,亦要著眼民生,關心弱小。

面對香港當前這種政治氣候,作為信徒,我們要確信天主在歷史裡與人同行,與我們面對各種考驗。我們祈禱,是把事情交託上主手中,也是藉著祈禱成聖自己,轉化世界。

信仰也提醒基督徒,要在紛亂的社會中堅固信德,尋求並仰賴天主的睿智安排,與祂衷誠合作,堅守真理。人縱然會被遭遇挫敗的一剎那所淹沒,但天主在歷史的長河中,仍有能力將之化成救恩。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