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徒攝影師受教宗啟發

期數
3785
刊登日期
2016.09.02
主曆
主曆 2016 年 09 月 04 日

(天亞社訊)年輕教友攝影師屠春從教宗方濟各的《福音的喜樂》和《愛的喜樂》兩份勸諭中獲得靈感, 拍攝在杭州生活的外籍人士,建立相遇文化,獲得參與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的機會。

這位杭州教友對天亞社說,自古以來杭州就是中國連接西方的橋樑城市, 數百年前就有商人馬可勃羅(M a r c o P o l o)、基督教傳教士司徒雷登( J o h n Leighton Stuart)、耶穌會傳教士衛匡國神父(Martino Martini)等多位西方名人介紹杭州給世界。

參與攝影展介紹杭州

正巧借著九月初在杭州舉辦的G20峰會,屠春希望落落大方地把這個浙江省省會的多元文化魅力展示給世界。「當杭州以文化使者的面貌展現在世人面前時,民間的力量同樣不可忽視。藉著這個契機,我希望能夠走近在杭州成家立業的外國友人,進入他們的家庭,了解他們在這裡的生活。」

今年初,屠春開始拍攝《杭州人家》,以記錄外籍人士在杭州的生活。他希望通過這項目體現這城市的重要。「我生活在這座城市, 親身目睹了外國人在杭州的變遷。」

在他的鏡頭下,來了杭州三年的韓國設計師李亞歷(Alex Lee)表示,雖然在很多國家做過設計,但「杭州對我來說,是很特別的地方」。

另一位拍攝對象是來自德國柏林的德語老師安克(Anke),她於一九九八年首次踏足杭州,就開始了在這裡十八年的生活,見證著這城市的變遷與成長。「那時候路上沒有太多汽車,市民多數還騎著自行車,學生的衣著也很樸素。」

她又說, 那時的濱江是片空地,西湖邊找家咖啡館也不容易。現在週末時會約朋友在梅家塢喝茶,漫步中山中路歷史街區,感受城市的歷史與寧靜。她希望在將來可以得到永久居留權, 「因為杭州是我的家,離開太久會傷心的」。

屠春的創作都是關於家庭,為他帶來這次主題拍攝靈感的是教宗方濟各,「他的勸諭提醒我們要關心移民家庭,建立相遇文化等,這也是對抗冷漠全球化。通過這些外籍人士的故事,和我的鏡頭,一起述說人類大家庭的生活和觀看方式, 也讓大家了解他們真實的生活」。

屠春的作品裡,還有意大利佛羅倫薩的水下攝影師多明我(D o m e n i c o),他與家人在中國生活快十年, 他的兩個孩子也是在上海出生,「目睹了中國在過去幾年發生了巨大的變化」。

他的太太米麗婭姆(M i r i a m)是德國人,在家裡他們用意大利語交談, 而在杭州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他們經常使用英語、漢語,這使得他們的孩子每天都會接觸到四種語言。

在屠春的相片中還呈現了來自伊拉克的家庭主婦澤娜(Zena),她十四歲時初到杭州,距今已經有十年, 現在已是三個孩子的媽媽。

至今屠春已經拍攝了二十多戶「杭州人家」, 「我不會與任何人保持距離,我要用影像來打動所有人」,並且把這次項目作為慈悲禧年內的個人善工。

「杭州人家」也讓屠春得以參與中國平遙國際攝影大展。這已是他第二次參展,首次是九年前。

說話總是溫吞吞的他, 當得知自己的參展作品通過了大展藝委會的審核,准允參展後,還是露出了笑容, 「我要精選十幅作品帶去平遙參展」。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