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梁啟信熱中教會音樂
香港青年梁啟信熱中教會音樂,自小思考聖召,去年十月他加入美國俄亥俄州斯托本維爾(Steubenville) 教區成為修生,近期開始到澳門聖若瑟修院接受培育。
二○一○年梁啟信到美國俄亥俄州斯托本維爾的方濟會大學修讀聖樂學士課程,主修唱歌; 一四年畢業後亦有機會在喬治亞州(Georgia)的堂區擔任音樂總監。
他剛於七月應香港特倫多禮儀團體邀請,在港教授額我略讚(Gregorian Chant)與多旋律音樂(Polyphony),包括講解聖樂歷史;如何界定聖樂,及教會在禮儀聖樂的訓導等;並教授學員閱讀以四線譜寫成的額我略讚聖歌以及於文藝復興時期出現的多旋律音樂。學員於七月十七日在主日拉丁文彌撒中詠唱他所教授的歌曲。
聖樂與特倫多禮儀
梁啟信表示, 特倫多彌撒(常被稱為舊禮彌撒╱拉丁文彌撒)有近五百年歷史,而大部份傳統聖樂會於舊禮彌撒中採用, 故兩者關係十分密切。
他指出,在《羅馬彌撒經書總論》附有唱誦天主教彌撒的特定經文(P r o p e r s),包括進堂詠、集禱經、奉獻詠等;舉行特倫多彌撒時須以拉丁文唱出經書禱文,這就是傳統的額我略讚聖歌,「額我略讚多重複出現在舊禮的禱文,須全以拉丁文演繹, 要學好亦有一定困難」。
特倫多禮儀的類別
他指出,傳統羅馬禮儀分為誦讀彌撒(Low Mass)、歌唱彌撒(Sung Mass)及隆重大禮彌撒(Solemn High Mass)級別, 以示禮儀的隆重程度,其中隆重大禮彌撒與歌唱彌撒需要唱出經文,包括特定經文、聖祭禮等指定經文也由主禮唱出。
他說:「特倫多彌撒在各地都是一樣的,形式相近、語言一致(拉丁文),因這禮儀少有彈性,難以加入本地傳統習俗,或堂區特色。」
自組歌詠團唱額我略讚
「額我略讚能幫助我祈禱, 我認為這方式很適合我,既有助我投入,同時讓我善用天主賜予我喜愛唱歌的恩賜」。他平日會先看翻譯經文,理解禱文後再唱出額我略讚,「神師提醒我要以祈禱的心唱出,不要只視為普通的『藝術品』欣賞,要記得這是教會特別為禮儀而寫下的祈禱」。
梁啟信在美國讀書時首次接觸特倫多彌撒,兩年後在校內自組全男班歌詠團「Schola Cantorum Sanctorum Angelorum」,歌詠團最初每月在校內拉丁文新禮彌撒中負責詠唱,後來獲邀到不同堂區獻唱。
他指出歌詠團採用全男聲的用意,是想強調額我略讚屬單旋律音樂,沒有樂器伴奏,只以人聲配合聖歌;另外教會初期誦唱額我略讚的歌詠團由神父、修士組成,因而有此構思。
自小加入輔祭會的梁啟信, 一直對禮儀感興趣,亦曾參與歌詠團擔任司琴和唱歌,以音樂服務教會,「我認為這是天主召叫我的其中原因,我希望有一天能主持彌撒,帶領其他人在禮儀中敬拜天主」。
回應司鐸聖召前
任堂區音樂總監
梁啟信加入美國斯托本維爾教區成為修生前曾在堂區任職音樂總監一年,負責於歌詠團中彈琴、指揮、練歌及教授聖樂技巧等。其間他又為美國天主教網上平台撰寫網誌,分享自己向信徒推廣宗教音樂的經驗,包括如何加強堂區音樂氣氛,培育歌詠團帶領祈禱氛圍等,「歌詠團在聖堂領唱,也可在禮儀中獻唱,好讓信徒透過歌聲默想及祈禱」。
在教會推廣傳統歌詠
梁啟信認為值得推廣傳統歌詠,例如將額我略讚聖歌融合於現時的禮儀中。他建議詠唱前先由指揮或司琴翻譯拉丁文內容, 設相關培育,並鼓勵神父參與, 以吸引更多信徒有興趣去了解傳統歌詠的意義。
他指傳統禮儀中所唱的額我略讚與多旋律音樂均有信仰的元素,有助祈禱,「所有禮儀皆吸引我,特別是那些古老傳統的禮儀,它讓我能更投入祈禱,禮儀氛圍予人的隆重感覺,也讓我更想成為神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