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地基督宗教學者交流

期數
3683
刊登日期
2014.09.19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9 月 21 日

(本報訊)近年有關基督宗教的中港兩地學術交流愈趨頻繁,有學者指這既能促進漢語神學的本地化,亦有助兩地學者在學術與信仰上的成長。

在不少個案中,內地基督宗教研究學者來到香港的大學或神學院工作,並以相關知識貢獻香港及內地。

原道交流學會是本地教會認可、並由聖職人員及平信徒組成的學會,以促進天主教的文化交流工作,當中涉及聯絡及接待海外及內地學者,推進天主教的相關研究;並開展會議、研討、翻譯、編輯和出版等工作。

來自內地的耿占河神父是聖神修院神哲學院教授兼原道交流學會研究員,他早前對本報說,近年相關內地學者致力推動中文的神學研究,內地學術交流能夠幫助香港教會推動神學本地化,這也有益於整個中國教會。

耿神父是德國聖奧思定神學院神學學士及德國波恩大學神學博士,於二○一二年來港。他說原道交流學會提供中文神學研究的交流渠道,他本身便為該學會編輯期刊和書籍,例如《天主教思想與文化》期刊便匯聚了相關研究成果。

原道交流學會會長蔡惠民神父對本報說,本地天主教的中港學術交流處於起步階段,他期望透過出版等工作讓學界及公眾也能認識相關研究成果。蔡神父本身是聖神修院神哲學院校長。

學會隨著會址原道交流中心二○○九年啟用而成立,中心用作接待從內地來港交流的學者及學生;學會目前有兩位研究員,以及邀請了兩位內地大學的學者交流。

蔡神父說,原道交流學會為社會推廣基督信仰中的文化、歷史以及人文精神,從而讓社會認識內地學人的研究工作,其中去年與意大利利瑪竇研究中心等機構在港合辦研討會,探討對話本地化與相關責任。他又稱,去年學會出版了六本書,冀能向內地學界介紹天主教研究成果。

另一方面,中文大學崇基神學院客席教授、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傑出教授溫偉耀最近稱,本地豐富的基督信仰生活面貌,能夠為內地學人提供一直少接觸的宗教經驗。

他欣賞內地學者採取尋根究底但友善的態度認識基督宗教,與此同時,以往內地的基督宗教學者一般只從翻譯本去研究,現在不少已達到高水平的多方面研究,也有田野考察。

「然而內地學者研究基督宗教多從文本出發,少有感性、禮儀以及群體的宗教經驗。」他說香港的學術機構能讓他們擴闊國際視野,並認識信仰的立體面,例如中大崇基神學院二○○三年起舉辦暑期交流課程,每年約有五十多位內地學人參與,四星期的課堂包括兩週的聖經、教義、倫理課堂,以及兩週的研究生活,內容並非為傳教,卻能幫助他們補足宗教經驗。(煇)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