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荊】主僕關係
自香港經濟起飛之後,家庭傭工已相當流行。但是,這些來自外地受聘的傭工在適應異地文化差異時,所接受的待遇卻各有不同。有些顧主視她們為家庭的一份子,給與他們很大的信心及很多的自主;但有些顧主卻只視她們為家務工具,且對她們欠缺信任及支援。有些家庭會與傭工同桌共食、有些家庭卻連獨留傭工在家也心存疑慮。同時,由於她們身在異地,面對文化差異、語言障礙、且要承擔家庭的經濟支援;因而,有很多外地傭工會出現一些財務的困難及考驗,使顧主相當苦惱。事實上,如何建立一份良好及適合的主僕關係並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在天主愛的眷顧之下,若彼此能建立互信互愛,也並非不可能的事!
在本主日的福音中,主耶穌再以比喻透過富翁與管家的關係來表達對生命的真正追求。「有人在主人前告發這人揮霍了主人的財物」(路十六1),這個富翁在面對這些投訴時,便解除了管家的職務:「我怎麼聽說你有這樣的事?把你管理家務的帳目交出來,因為你不能再作管家了」(路十六2)。為能真正了解辭退的原因,我們需要了解富翁與管家彼此的關係?有很多釋經學者認為他們之間是僱主與僱員的關係; 因而,富翁作為僱主在這件個案中辭退了這個不義的僱員。但是, 在當時的社會文化中, 「管家」很多時是指「家居奴僕」,被委派為主人打理家務及物業。若然,這裡的「管家」真的是一位奴僕; 那麼,他就是在對觀福音,凸顯僕人或奴僕的九段記述的其中一段。
然而,富翁辭退這位管家的動機是甚麼? 這方面,傳統上出現兩個不同的解釋:首先, 富翁獲得確實的證據, 因而在足夠理據下辭退了這位管家;其次,這位管家是被誣蔑的,富翁在未有足夠證據下辭退了他!事實上,在福音的記述上存在不少疑點:(一)這位主人被描述為一位富翁,在路加的記載中,「富有」通常都是較負面的。主耶穌亦曾經將富有者包括在遇到困境的狀態中:「但是,你們富有的是有禍的, 因為你們已經獲得了你們的安慰」(路六24 ); (二)這位告密者並沒有真正出現,只是隱沒於幕後;因此,他告密的可信性亦會相繼減低;(三)從內文中,並沒有顯示主人會展開調查,以確定告密內容的真確性。
另一方面,這位管家所做的是否合法? 故然,他所做的背後動機是因為主人欲辭退他;因此,他便為自己的將要離去,作出相應的準備。若從以下的角度反思,他所做的並非不誠實。由於主人已委託他管理家務, 故他所減除的或許只是自己工作的佣金、或許這只是欠債的利息?但是,若將管家的佣金加在主人借貸的本金,也存在疑點!此外,這位管家如此作是要將主人推向死角: 這些獲得益處的債戶必然懷著感恩之心衷心多謝主人的慈悲寬宏;因而,主人或許要痛心地消除管家所作的一切;但是,他亦可私下欣賞管家的才智:「主人遂稱讚這個不義的管家,辧事精明」(路十六8)。
現在,讓我們從三個角色的角度再了解這個比喻:首先,從主人的角度而言,所有天主子民均被推算如何善用所給予他的資源;其次,從管家的角度而言,他應謹慎地應用資源,特別是在財務上;再者,從債戶的角度,應著意於他們所得到的恩寵 :「我告訴你們:要用不義的錢財交結朋友,為在你們匱乏的時候,好叫他們收留你們到永遠的帳幕裡」(路十六10 )。如此,這位債戶由於得到如此恩惠,便成為了這位管家、甚至這位富翁的朋友!誠然,從這位管家的遭遇上,我們體會到他沒有為別人對他的判斷加以辯護;相反地,他嘗試以自己的可能,轉變自己的命運!試想想: 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與我們周遭的近人建立了何等關係?當我們生命面對挑戰時,我們會否只集中於為自己自辯、或為自己尋求新的可能性?我們有否體會到在不同境遇中亦有天主給予我們的恩寵?我們能否從這恩寵的泉源中找到合乎天主聖意的出路?
主耶穌最後向我們提出:「在小事上忠信的,在大事上也忠信;在小事上不義的,在大事上也不義」(路十六9) , 讓我們能成為祂忠信的僕人,以基督的愛去服務世界,好使一切天主的創造均能獲得天父許諾的恩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