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廣場】教區的辦學理念

期數
3684
刊登日期
2014.09.19
作者
葉慶華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9 月 21 日

教區和政府就校本條例所作的訴訟過後,教區現正努力在新的挑戰下貫徹一直以來在教育方面的使命。校本條例的實施會否導致教會的辦學理念受到衝擊,是當初教會最關注的事。在訴訟的過程中,陳日君樞機列出五項天主教價值,生命、真理、愛、家庭、公義,為教會辦學必不可少的理念元素。今天,這五項基本價值都寫在教區學校的法團校董章則上。天主教會所重視的價值當然不止這五項,所列的只表達在教育工作上,教區認為最基本的。對這些價值的討論,有助我們更清楚自己的使命。每項價值本身都有其豐富的內涵,但彼此之間亦有關係,瞭解這些關係,可加深對個別項目的認識。

我試用下列圖表說明五項基本價值的整體關係:

圖中圓圈位置上的內與外表示有關價值在意義上的從屬關係,旨在方便解釋,並非價值高低的比較。生命和真理在同一圓圈上,表示它們是同一事的兩面,互相牽涉。真理是關於知識的問題,而知識總是關於人及其世界的,人在其生活的世界所遇到的一切事物,皆可成為人理智活動的對象,成就知識。人總想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真相。生命是人的生命,有靈魂肉身兩方面。這樣的生命總活於世界,人的一切活動在世界中進行,亦在世界中體會自己的存在。談生命必連著生活的世界來談。「離開世界」就表示死去。生命和真理互相牽涉,有生命的事實,就有關於這事實的真理。學校一般科目都以介紹這些真理為目標。人固然有能力認識自己,認識世界,但創造者天主對此之認識,卻是更深一層的真理,這就帶出生命超越的一面了。

生命和真理所在的圓圈包著其他三項在裏面,表示那三項都是生命和真理的內涵。愛是生命的重心,家庭和公義使生命充實有意義。有愛、家庭、公義的事實,就有關於愛的真理、關於家庭的真理、關於公義的真理。愛、家庭、公義體現生命的價值,但須同時掌握愛、家庭、公義的真理才能成功。

生命之下首先是愛。生命和愛關係最密切。即使沒有信仰的人,都會認同生命有愛才算幸福。對基督徒來說,天主是愛,愛是最恰當的對天主本性的陳述;愛的經驗,尤其是無條件的愛,最能使人體會甚麼是神聖。另一方面,聖經說人是天主按自己的肖像造的,人相似天主。那麼,人的生命最終都要以愛來理解了。所以我們認為愛最能使生命圓滿,活得好的生命,就是愛的生命。在信望愛三項基督徒德行中,亦以愛為最大。

愛、家庭、公義三項都是豐盛生命的支柱,但彼此的關係值得我們注意。愛是最大的德行,而家庭和社會公義都是人在世界中實踐愛德的具體方式。如上圖所示,愛是家庭和社會公義的基礎,亦只有真誠的愛才能保障家庭和社會的幸福。家庭是一般人首先接受愛的地方,是愛的教育的第一所學校,是人實踐愛的第一個園地。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位,健全的家庭對社會的秩序和穩定有莫大的關係。公義源於對眾人之愛,關乎社會公益之事。促進公義,履行公義是個人作為社會一分子愛別人的首要方式,因為一切人都可以因公義的制度而獲得益處。從另一方面看,愛德亦是檢視爭取公義的行動的標準。爭取公義的行動若違反愛德,就容易淪為自我中心的意氣和欲望的工具了。

在多元文化中辦學,天主教會希望向社會介紹基督徒的人生觀(參閱梵蒂岡公教教育部文件「天主教學校」11,33,35節)。堅持以上五項基本價值,是香港教區履行這使命的行動。這些基本價值源於基督信仰,並在基督信仰找到最終的解釋,但它們亦是人心普遍渴望的價值。基督徒所宣講的救恩,絕非人心完全沒想過的事。因此,推介這些辦學理念時,宜盡量用普通語言詞彙,輔以經驗的說明,使非基督徒都能明白領會。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