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義和範式

期數
3683
刊登日期
2014.09.19
作者
楊志強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9 月 21 日

人都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中的動物。但意義常來自觀念的承傳,每個世道都有其主流觀念,它當然最熱衷於給芸芸眾生從無意義的人生裡找出意義來,但是否可信,一定見仁見智。於是任何給宣講的意義一接觸現實的取態,在正常社會總會引起爭論。有順民必有逆子,有壓榨必有抗爭,取態因人而異便理所當然。古希臘悲劇幾乎每齣戲都衝著這意義之網的衝突而發:《亞迦門農王》說的是這位特洛伊戰爭的英雄凱旋回家,卻被懷恨在心的妻子克呂泰涅斯特拉殺死,禍根是他在軍隊開拔時聽從神諭,拿親生長女伊菲革涅亞獻祭。這冤冤相報,誰是正義的?故事延續到另一齣戲《奠酒人》,說的是亞迦門農之子奧瑞斯殺了母親,替父報仇。為父報仇雖天經地義,弒母卻天理難容,於是他在下一部《復仇女神》中便受正義女神追殺。結果,保護奧瑞斯的日神阿波羅和這三位女神到雅典娜神殿對簿公堂,陪審團六票對六票,爭持不下,最後還是雅典娜投了關鍵一票,宣告奧瑞斯無罪,這事才不了了之。瞧,古希臘哲人一早就知道,一旦查根問柢,本來最理性的道德判斷,也未必不自相矛盾。何況,每個人的意義之網都有太多因現實和利害竄入的因因果果,屁股難免決定立場,淺薄的見地和意氣之爭也不斷起作用,於是,人往往像隻章魚,其意義系統有許多觸鬚,按理該是一整體,但它們之間未必自洽。因為,章魚的腦袋雖有個主旋律,但人的智力到底有限,真實世界裡的人也未必太喜歡深思熟慮,章魚們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觸鬚只顧拚命抓住和抱緊的事物太多也太龐雜,之間未必協和,便是意料中事。孔子說「吾道一以貫之」,但他的話有時也自相矛盾,同是孔門,之後也門派林立,互相攻訐的事也有不少。章魚們要在經典裡問斤求兩,也不容易吧?

雅士培曾把蘇格拉底、耶穌、孔子、釋迦牟尼的思想框架看作人類迄今最重要的四種思維範式。那麼,不同族群的歷史,是否就是這些不同的思維範式做成的?學者們當然大可從這角度做研究,但若熟悉這四位先哲所在的社會環境和當時的政治、經濟、民俗的實況沿革,便知他們的想法其實也離不開所在的社會根基,理解這思維範式也離不開這根基。而此後人們接受與否,接受了甚麼?理解成甚麼?也全取決於不同時空裡人們在選擇甚麼。章魚們都不過是自家編織的那張意義之網的網中人,一切得著或作孽,都是章魚自家的抉擇。一部文明史,人們選擇甚麼,當然受純粹的思維範式影響,但,先哲們的片言只語起的作用,常不過給當作一面亮麗旗幟,給章魚們包著自己嚇唬別人,箇中有多少水份?把先哲拉下水,不知他們在天之靈有知,會否苦笑?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