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蘭修女服務中國遺願
(天亞社訊)德蘭修女於一九九七年九月五日逝世。在其逝世十七周年紀念日,仁愛傳教女修會對在中國大陸開設仁愛之家,仍懷著堅定的希望。
仁愛會總會長普雷瑪修女(Prema)九月初對天亞社說:「我們準備好了在那裡開設仁愛之家,但是我們得等候邀請。」
該會修女已經為此等候了很久。當她們的願望成真,那就最終實現了會祖萬分珍視的夢想。這是她活著時,多次提到的優先目標之一。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德蘭修女三度訪問中國。最後一次是在一九九三年,由前領導人鄧小平的家人邀請作客;當時外界廣泛認為,她獲邀是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的訪問鋪路。
不過,在那次空前成功的旅程中,同時也很清楚她更多地把其精力投放在為修會爭取開設仁愛之家之上,以提供援助給「窮人中的窮人」,這也是修會眾所周知的工作。
在那次訪問中,天亞社當時報道稱,她對獲得需要的許可具「有信心」。終究修會至今已在所有前共產陣營國家開設了仁愛之家,包括在前蘇聯有十五家,東柏林有一家。在中國成立仁愛之家,看來是下一個合乎邏輯的走向。
然而,事情並非如此。有個可能是虛構的故事說,有中方官員當時告訴她,中國沒有窮人。
也許沮喪佔據了她的思想。通常不會對自己的目標感到沮喪的德蘭修女,在去世前的最後幾個月,任命了她的繼任者尼瑪拉修女(Nirmala Joshi)後,立刻表達了希望新會長能夠將修會進駐中國大陸。但這個渴望再次未能實現。
不過,到了二○○五年,德蘭修女逝世八年後,出現了一個鮮明和意外的一線希望:中國政府邀請尼瑪拉修女和一群修女和神父到訪北京。
這邀請被中國媒體廣泛報導,顯示一個強烈跡象,就是政府非常善意的看待此事。
尼瑪拉修女當時甚至還聲稱,那邀請明確地表示會討論開設仁愛之家的事。她把這突然的可能性和中國明顯的語氣改變,歸功於「德蘭修女在天國的工作」。
她們受到了熱情招待,並在一位華人蒙席建議之下,寫了一封正式的信,請求當局允許開設仁愛之家。但那封信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不管怎樣,還是存在一些進展。德蘭修女於○三年列真福品後,「德肋撒善會」在中國成立,成為一個教友運動。
會長李寶富女士,今年早些時候與這運動的其他成員來加爾各答時,實現了她的夢想。在德蘭修女生活過、死亡和現在埋葬的地方,普雷瑪修女迎接了李女士和她的團隊,作為仁愛會「充滿生機和蒸蒸日上的分支」。
普雷瑪修女說,成員們仍舊每天懇請真福德蘭修女代禱,讓他們的工作能夠走的更遠。「願您的足跡到達中國的每個角落」是那每日禱文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