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火燃荆】偽裝與真實

期數
3684
刊登日期
2014.09.26
作者
譚錦榮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9 月 21 日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經遇上一位青年,當我找他幫忙時,他總是如此回答:「神父,我可以幫忙、深感榮幸!」但是,過不了兩天,他便會來電,或透過別人傳遞訊息:「神父,對不起,我那天原來已有約會……我原來要上班……我不能幫忙了,深感抱歉!」當你第一次經驗到他如此反應時,心裏仍有很大的包容;但當一次又一次的發生時,心裡便會有些不安、開始懷疑他的動機。我終於在一次相同的經歷中,向他說:「你每次都是先答應、後推辭!你為何有如此的習慣?」他卻如此回答:「我通常都會先答應,讓別人感到快樂!當我真的未能如願而推辭時,別人也會不太介意!」我卻對他說:「你覺得如此行事是否真實?試看看聖經中兩個兒子的比喻吧!」

在這個比喻中,第一個兒子先答應、後爽約;第二個兒子卻先拒絕、當後悔時,便履行父親的要求。其實,在當時猶太文化中,兒子有責任尊重並服從父親:「孩子們,你們應聽從我,你們的父親;你們這樣作,以便得救。因為,上主願父親受兒女尊敬……孝敬父親的人,必能補贖罪過」(德三2—4)。因此,當兒子拒絕說:「我不願意」(瑪廿一30)時,其實是一件受蔑視的可恥行為。「但後來悔悟過來,而又去了」(瑪廿一30),這反映他心靈的轉變,他明白生命真實的價值。從這個兒子的改變中,我們可以體會到一個真實心靈的成長:當他不願意時,他是如此的真實。他不懼怕現實的要求及評價,只願活出真實的自我;但當他發現自身的選擇是錯誤時,他亦甘心情願地承認缺失。這份敢於承擔錯誤的勇氣,並真誠悔改的態度,也是我們應學習的!除了接受犯錯外,他還改正行為,由拒絕而轉變為承擔責任。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我們很多時候在面對困難時,因為沒有足夠的信心而未能完全走出困局:知易行難!但是,當我們經驗到天主的愛時,祂的愛是如此的強烈,致使我們不能不因著主的愛火所燃動,作出愛的回應!

那個先答應、後爽約的兒子的生活充滿著偽裝!這份偽裝一方面好像使他人感到滿足,另一方面亦使自己覺得舒服,但實際上卻是痛苦的先兆。因為當這份偽裝被揭穿時、當自身要面對這個虛假的自我時,痛苦便會浮現出來。試想想:人很多時候以不同的形式去麻醉自己,包括:瘋狂購物、不節制的飲食、沉迷成癮的習慣等,都不能使自己得到真正快樂!同時,這份偽裝亦會破壞人際間的互愛關係,因為偽裝行為會使人過份重現自我的價值而內向化,忘卻了對近人的關心及憐憫。

因此,主耶穌向我們提出了悔改更新的邀請,為能進入天國:「稅吏和娼妓要在你們以先進入天國,因為若翰來到你們這裏履行了正義,你們仍不相信他,稅吏和娼妓倒相信了」(瑪廿一31—32)。主耶穌並不重視我們的罪過,而是強調我們悔改的精神。祂將當時社會裡視為最沒有地位及價值的稅吏及娼妓,作為悔改及皈依的典型。雖然他們在司祭及長老面前是如此卑微,但若他們能改過擇善,他們比那些偽善的人更能進天國!

天主派遣若翰到來的使命就是宣講悔改,但司祭及長老卻不接受;因此他們只有觀望著那些他們視為罪人,卻因已改過擇善而在他們之先進入天國。因此,若我們不悔改,我們亦會被棄於天國之外:「我給你們說:『將有許多人從東方和西方來,同亞巴郎、依撒格和雅各伯在天國裡一起坐席;本國的子民,反要被驅逐到外邊黑暗裡;那裏要有哀號和切齒。』(瑪八11—12)。那麼,你願意偽裝而失掉生命的喜樂,還是真實地生活,藉悔改更新而有份於天國呢?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