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廣場】天主教看「真理」
由小孩子的好奇,到科學家、社會學家的研究,以至記者鍥而不捨的採訪,人們都希望知道所經歷的事情的真相,想知道事實究竟如何,哪些說法是真,哪些說法是假,哪些只是似是而實非。真相,真理,就是人一切理智活動的目標。吸引我們去知的事有各式各樣,但若倒過頭來問:怎樣才算真?甚麼叫做真理?那就頭痛了。問題雖然難,卻是個重要的問題。天主教香港教區的辦學理念裡頭就有「真理」這一項,而真理這個概念在思想史中,亦一早與基督信仰有關。真理,是理智的對象,是信仰的核心,是教育的價值。該如何理解它?
在西方哲學歷史中,「真理」並非一開始就是個獨立的專題,而是從屬於對「存在」的研究,從屬於「存在抑或不存在」的問題。真理是當人問「甚麼是存在的事實?」時觸及的,這時,人就要辨別經驗中甚麼是真實的存在,甚麼不是真實的存在。將真理作專題研究的,是第四世紀後的基督徒哲學家,而將有關思想綜合論述的,是十三世紀的聖多瑪斯,後世在這課題的發展,常以他所說的為參考。
我們都經驗到自己的存在,以及世界各樣事物的存在,聖多瑪斯亦是由這具體的經驗入手,指出這經驗本身就包含理智和存在的事物,認為真理是從理智和事物之間的關係處去理解。當理智所知的和存在之事物相符時,便是真理。而這相符的關係又可以分兩面看。首先,當「理智」指人的理智時,真理就表示我們所知的(包括用文字或說話表達的)符合存在的事物,亦即一般所說的符合事實。假如有人說「月球上沒有生物」,而我們若走遍月球,都找不到足以稱為生物的東西,那麼,「月球上沒有生物」的言論,便是真理,因為它符合月球的實況。當然,有些事情比較容易確定,有些事情比較難,但無論如何,是真是假在於我們所知的是否符合事實。真理的領域涵蓋人和世界的一切,而追求真理,就是認真去探究人和世界的各樣事理。所以,學校提供的科目,從不同方面幫助學生認識人和世界,學習怎樣去反思自己所知的,找出事實以確定自己所知的,都是對真理的服務。
理智與存在事物相符的關係還有另一面,構成對真理進一步的理解。「理智」除指人的理智外,亦可指天主的理智。天主作為萬物的創造者,自是一超凡的理智。一切由無到有,都是按照這理智的構想而造成。創造者天主對受造物的構想,即是祂對萬物的所知。不過這「知」先於萬物的存在,是萬物之所以是如此這般的最終理由。既然天主是按照自己理智的構想而創造萬物,萬物的本性自然符合天主的理智。所以,真理作為理智與事物的相符,有更深的含義,就是指一切存在的事物符合天主的理智。例如:貓的本性符合天主對貓的所知,因為貓根本是按照天主對貓的想法而受造的。貓整個存在符合天主的理智,這一意義的符合,構成貓的真理,內在於貓,與貓的存在不可分。人憑自己的理智對貓的瞭解,儘管都可以是真的,但總不及創造者天主對貓的瞭解那麼透徹,那麼全面。
以上兩種對真理的看法,一方面肯定人有能力得到真理,另一方面亦提醒人對自己的知識要謙虛。尤其是當我們要認識的不是物而是人的時候。我為甚麼生在世上?人生有甚麼意義?在種種困境面前我可有甚麼希望?這些問題很難單靠人的理智找到確定的答案,很多人因此而感到迷惘。我們得謙遜地從天主啓示裡認識我們自己的真理。這時,追求真理就是細心聆聽耶穌的話,因為他就是我們的真理:耶穌所宣講的,以及他的死而復活,都是關於我們的生命何去何從的真理。在耶穌基督內有天主對人性最終的理解。這真理就是基督信仰的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