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聞問切】從冰桶到感恩挑戰

期數
3684
刊登日期
2014.09.26
作者
黃宗顯
主曆
主曆 2014 年 09 月 21 日

前陣子,城中流行冰桶挑戰(Ice Bucket Challenge),熱潮由知名人士帶動,透過上載冰桶挑戰的影片至社交網站,每一名接受挑戰者皆可邀請三位朋友接受挑戰,由於冰桶挑戰背後具有捐款給志願機構的意義,加上社交網站的強大影響力和滲透力,這股冰桶熱潮越擴越大,環顧身邊已有不少親友接受過冰桶挑戰了,很多也同時選擇向不同的志願機構作出捐款。

隨着冰桶挑戰的流行,開始有人批評這行為的性質逐漸改變,也有人批評浪費水資源,亦出現了便利店冰塊被搶購一空的情況。另外,有人上載將冰桶淋在小孩和寵物身上的片段,引起懷疑虐兒和虐畜的社會關注和強烈討論。最近,亦有報道有人在接受冰桶挑戰時發生意外。在美國,有四名消防員在接受挑戰時,因為水觸及電流而引起意外,也有人在舉起重重的冰桶時傷及頸部,這些事件令我們關注冰桶挑戰的安全性。

把一桶冰水淋在頭上,對身體造成一刻間的刺激,有機會引起血管迷走神經反應(Vasovagal response)。這反應出現時,心跳減慢,血管擴張,血壓下降,腦部的血液供應突然減少,事主會感到頭暈,表現蒼白,冒汗,有作嘔的感覺,四肢無力,有機會短暫失去知覺,有跌倒造成身體傷害的風險。另外,有心血管問題的人,可能因為身體突然降溫,令血管收縮,血壓因而上升,引發心臟病。所以這冰桶挑戰其實具有潛在危險性,有心臟病、高血壓、頸椎病人士更不應跟從。就如不少人估計,這冰桶熱潮很快減退,這時候,社交網站又出現了另一項挑戰。

說的就是感恩挑戰(Gratitude Challenge),接到朋友在社交網站的邀請後,便要連續五天在網站上寫下三件當天值得感恩的事情,然後便邀請三位朋友接受這項感恩挑戰,因為這種運作模式像冰桶挑戰般,所以被邀請的人以倍數上升,越來越多人已經接受了挑戰。

感恩挑戰看來比冰桶挑戰更有意義,沒有危險性。不少香港人每天的生活營營役役,早上匆匆起床,一直勤奮至晚上,吃完晚飯後就差不多睡覺,週末的時間往往好像過得很快,霎時間又到星期一了。這種緊張的生活模式,難以讓人有休息的空間,也別說有時間反省生活和感恩了。假如一直以來沒有感恩的習慣,便可從今天開始,在乘車上下班或工作中的休息時間,想想當天值得感謝的人和事,向上主禱告和感恩。在日常生活中,可多從欣賞的角度觀察周邊的人與事,經歷一件小事也可以感恩,即使發生不如意事件,也可想想有否正面的意義,感謝上主安排這樣的考驗。不要吝嗇對別人表達多謝感恩,這行為充滿正能量,假如每個人都時常感恩,世界一定變得更美好。

作者電郵:[email protected]

 

廣告